為全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2021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努力推動一產與農產品加工、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探索“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流通在縣城、增收在農民”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推動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柏塘、梁化、泰美、龍田、汝湖、良井和白盆珠7個示范鎮主導產業種植養植面積18.8萬畝,形成了甜玉米、茶葉、絲苗米等特色產業集群,綜合產值達125.13億元,年均增速12.8%,帶動農戶3.95萬戶,示范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6萬元,比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0%,為鄉村振興提供“三產融合”示范樣板。 做強一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固基” 示范鎮堅持以“一產”為主導,立足資源稟賦,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累計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58個共4.3萬畝,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58個,示范合作社51個,示范家庭農場33個,為鄉村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柏塘山茶 博羅縣柏塘鎮以“柏塘山茶”為主導,全鎮茶葉種植面積擴種到3萬畝,總產值由3.8億元增長至6.5億元,占當地農業總產值41.36%。投資3.66億元打造集智慧茶園、數字茶廠、山茶博物館、創業孵化、電商物流于一體的茶文旅綜合體,建成后茶葉年產量達30萬斤。 
梁化鎮引進新品種和技術 惠東縣梁化鎮作為廣東省蔬菜專業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全鎮蔬菜種植面積(含復種)增加到13萬畝,產量23.6萬噸,產值超過4.9億元。其中,梅菜種植面積1.1萬畝,總產量4.6萬噸,對比創建前增長8.6%、11.4%。 做強二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質” 示范鎮以特色產業為導向,堅持全鏈條發力,在“延鏈補鏈、強鏈固鏈”上下功夫,找準關鍵環節、突破短板弱項,挖掘糧食、茶葉、胡須雞等主導產業潛力,謀劃建立加工核心區、集散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博羅縣泰美鎮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省級預制菜產業園等平臺,打造集農產品儲存、加工、冷鏈、物流、配送等一條龍的產業鏈,不斷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以基地為依托,全力打造博羅蔬菜和預制菜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僅兩年總產值就達35.8億元。 
龍門現代農業高科研學基地 龍門縣龍田鎮圍繞打造龍門絲苗米和三黃胡須雞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加工企業8家,實現絲苗米年加工產能3.4萬噸,產值超2億元;三黃胡須雞年屠宰量達到1000萬羽,熟食加工達1.8萬噸,產值達14.79億元。 做強三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增效” 依托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實施農旅文旅活鎮,示范鎮共打造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市級農業公園5個、田園綜合體1個,累計帶動旅游人數超600萬人次;利用旅游聚集人氣的優勢,促進人流帶來農產品采摘、伴手禮購買等消費,帶動當地農民戶均增收3000元。 
東亞村文旅項目“水苑·印象”外景 惠城區汝湖鎮串聯源茵生態園、千花洲、東江碧道等旅游資源,開發鄉村田間體驗、親子采摘、戶外拓展等旅游路線,積極承辦金秋玉米節、汝湖“村BA”、汝湖漁歌原創音樂大賽等各類特色農文體旅活動,推進三產融合全產業鏈發展。 
良井鎮佳禾陽光田園綜合體 惠陽區良井鎮打造“鳳悅·良井原鄉”為代表的“文旅”項目,多次獲評鄉村休閑金牌民宿酒店,入住率穩居全市前列;通過以佳禾陽光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農文旅”融合,每年開展研學活動約300場次,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800萬元。 
白盆珠鎮河心島 惠東縣白盆珠鎮依托榆源櫻花茶園、巖茶農業公園、橫坑古茶園等休閑農業線路,成立鎮屬國有企業,盤活各類閑置資產,聯合鎮內38家企業聯合打造“趣玩白盆珠”特色旅游品牌,定期舉辦白盆珠山貨節、楊梅節、山瑤柑節、蜜柚文化節、茶文化節等活動,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都市鄉村休閑旅游的網紅打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