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鎮域面積占全區近1/3,是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和旅游區,連片江景、萬畝竹林、墨園古村、黃沙洞溫泉、矮陂梅菜、橫瀝湯粉等,是打響了名號的地理標志和文旅名片;橫瀝綠美資源不斷引流,中心區、機場、高鐵均在半小時通達半徑內,惠城高新區橫瀝分園建設方興未艾,68宗項目蓄勢待發。 橫瀝鎮把貫徹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分別從深謀劃、強落實、帶隊伍3個方面入手,發揮聯城帶村作用,推動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 加快建設兩大平臺推進“百千萬工程” 當前,惠州正在大力打造“3+7”產業園區。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是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差異化發展的重要一環,這一重任則落在橫瀝。橫瀝產業園是惠城區國際生物健康谷的先行起步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醫療器械創新研發與制造產業。 “橫瀝正立足市區一體這個最大的區情和優勢,舉全鎮之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一體推進‘活鎮興村’,首要就是抓平臺建設。”橫瀝鎮黨委副書記曾楊院介紹,目前,橫瀝正緊抓“城鄉融合發展示范鎮”契機,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打造東江灣千億產業園橫瀝分園、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平臺推進“百千萬工程”。 筑巢引鳳,搭好平臺才能更好地引進項目。曾楊院介紹,橫瀝形成“投產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項目建設良好發展新局面。目前,橫瀝鎮城鄉融合試點鎮投資計劃項目一期納庫68個項目,預計總投資103.94億元。已完成41個項目,剩余27個項目正在積極對接和推進中。 同時,為了加快推動項目落地,橫瀝還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抓緊推進“八通一平”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大力推動園區中心片區“一橫一縱”市政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路網主骨架。加速落地潭頭城鎮污水處理管網二期工程建設,提級擴容中心片區周邊排污管網、自來水管網、高壓線和“三線下地”改造等工程,加速推進中心片區提檔升級。 項目引進來,還要留得住、發展好。對此,橫瀝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鎮班子領導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建立定期會商制度和聯系服務機制,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 打響“梅菜之鄉”、矮陂絲苗米特色農產品品牌 在橫瀝鎮黃沙洞村,大小溫泉星羅棋布,每年都會吸引深莞游客前來體驗。泡完溫泉再到橫瀝矮陂品嘗橫瀝梅菜,讓你不虛此行。 溫泉和梅菜是橫瀝鎮兩大文旅IP,也是橫瀝鎮堅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抓好實施“百千萬工程”落實促發展的生動實踐。 “穩一產、優二產、活三產,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在特色引領上下功夫。”曾楊院介紹,圍繞“農業強鎮”目標,該鎮用好“梅菜之鄉”、矮陂絲苗米的品牌優勢,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打響特色農產品品牌。 全力建設綠美橫瀝,推動梅嶺和惠嵐美麗圩鎮、墨園村3A級景區、黃沙洞村環湖碧道、“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示范帶等項目加速落地……如何發揮好一產優勢實現三產融合?橫瀝在優化載體上下功夫,加強統籌調度、優化載體、深挖潛力,推動橫瀝經濟穩步發展,同時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做到優二產、活三產。 為進一步整合盤活農業資源,拓寬農業發展空間,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橫瀝建設鎮電商服務中心,設立村級電商經營點,逐步壯大農村電商規模,注冊“橫字號”商標及相關農產品電商平臺。目前,“橫字號”電商平臺在抖音直播160多場,銷售農產品16000多單次。 建檔立卡完善后備隊伍“智庫”建設 干事創業離不開人才隊伍。橫瀝鎮堅持鎮村“兩級書記”一起抓,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書記“一線施工隊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一線施工員”作用,不等不靠,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動起來、快起來、干起來。 曾楊院介紹,為加強鎮村干部隊伍儲備工作,切實把人才凝聚起來,橫瀝鎮持續做好干部“大儲備”工作,組織開展農村外出人員和18~45周歲青年登記造冊工作。 目前,建檔立卡1530人,有效完善村(社區)后備隊伍“智庫”建設。此外,借力高校、黨校“智力支撐”作用,創新性與惠州學院開展校鎮合作、與市委黨校結對共建。積極主動對接校鎮合作,扎實推進校鎮合作項目落地見效,匯集高校、黨校各專業領域在鄉村振興中的智力幫扶資源,助力橫瀝高質量發展。 人才培養離不開培訓。在此方面,橫瀝鎮重點圍繞鄉村振興、黨建實務、廉政教育等相關內容,開展常態化培訓,加強“大儲備”人選培訓管理,對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采取“內掛村、上掛鎮”方式跟蹤培養,全面參與鎮村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 同時,橫瀝還積極做好干部隊伍關懷工作,不定期召開交流座談會,了解人才的需求,盡可能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支持。制定《橫瀝鎮人民政府編外人員實施工資改革辦法》,進一步調動編外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接下來,橫瀝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全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鎮帶村,加快把短板變為“潛力板”。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見習記者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匡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