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金黃,稻谷飄香。眼下正是早稻成熟豐收季,惠州各地正搶抓農時,確保夏糧豐收、顆粒歸倉。繼去年我市糧食產量實現“四連增”,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后,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形勢保持良好。 近日出爐的惠州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顯示,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4.9億元,同比增長6.7%,成為上半年惠州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當前,惠州正錨定“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全面推動惠州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

惠城區汝湖鎮一現代農業基地大規模種植蔬菜。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劉曼瑤 攝 實施糧食穩產保增行動 年內全面建設3.55萬畝高標準農田 日前,2米高“巨型稻”試種成功,預計畝產約900公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可乘涼”在龍門圓夢。 種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記者從6月份召開的全市2023年水稻新品種現場觀摩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稻良種覆蓋率99%以上,接下來將進一步抓好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的示范推廣,提高我市糧食生產質量和產量。 “今年全市計劃春播春種面積151.57萬畝,較上年增加2.29萬畝。”3月份舉行的2023年全市春耕生產暨農業科技下鄉現場會強調,我市將通過送技下鄉、送資入戶等多措并舉做好春耕生產工作。 “實施糧食穩產保增行動,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牽頭成立了糧食生產工作專班,系統謀劃落實,堅決完成省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169.8萬畝、產量61.51萬噸的年度任務。 糧以地為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在提升耕地的“質”和“量”上,惠州計劃年內全面建設3.55萬畝高標準農田,完善建后管護長效機制,持續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堅決守住119.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大力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努力增加種植面積,夯實大國糧倉“耕基”。

博羅縣柏塘鎮“百里茶鄉”鄉村振興示范帶。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劉建威 攝 實施鄉村產業發展行動 堅持一品一策發揮傳統優勢 今年荔枝上市時節,占地4萬平方米的RCEP廣東惠州(鎮隆)荔枝交易中心正式啟用,這是目前全省最大的荔枝交易市場。開市期間,平均每天銷售100萬斤,合計超過1萬噸,同時帶動了周邊縣區、鄉鎮的荔枝銷售。 數據顯示,惠州上半年水果產量增長11.1%,“果盤子”供給保持穩定。“東坡荔”情牽“百千萬工程”,惠州正以“荔枝+”的姿態,多角度、多路徑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惠州正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惠州將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傳統優勢,堅持一品一策,聚焦短板弱項,全面推動馬鈴薯、甜玉米、三黃胡須雞、荔枝、茶葉等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 《惠州日報》近日摘登了市社科界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研討文章。其中一個觀點提到,要以特色優勢鄉村產業為主攻方向,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全力推進7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通過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等建設,聚集資源要素,形成一批新型農業產業經濟圈。 “實施鄉村產業發展行動,系統推進產業振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將全面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產業強鎮、三產融合示范鎮建設,推動產業融合集聚發展。同時,大力培育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全面打造鄉村產業發展生力軍。 實施海洋牧場建設行動 上半年海水產品產量增長4.4% 百億級大項目——惠州大百匯現代漁業產業集群項目有序推進、惠州市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暨大黃魚南方種業創新園項目在惠東港口啟動、惠州現代化海洋牧場海水經濟魚類種業創新基地在大亞灣澳頭揭牌…… 惠州正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上半年,惠州水產品產量增長5.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增長4.4%,淡水產品產量增長5.9%。 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藍色糧倉”。“實施海洋牧場建設行動,打造惠州藍色經濟引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正認真貫徹落實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工作部署,全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工作,將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標桿和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漁業種群保護繁育方面,惠州正走在全省前列。位于惠東的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黃唇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人工繁殖許可證”的企業,去年在惠東成功實現人工繁殖黃唇魚。同時,該公司技術團隊利用野生馴養的親魚再次攻克了硇洲族大黃魚大批量人工繁殖技術,有望成為未來惠州乃至南海海域深遠海養殖的重要發展品種。 實施人居環境鞏固優化攻堅行動 力爭年內全市80%以上行政村“美麗宜居” 產業興則鄉村興。當前,惠州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上半年,市農業農村局發放調查問卷21068份,圍繞村民冬種生產、居住圩鎮意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衛生保潔等進行專題調研,了解農業農村實情,找準工作突破口。 “實施人居環境鞏固優化攻堅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將聯合有關職能部門,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認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鞏固優化攻堅行動,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美鄉村示范點建設為抓手,全方位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當前,將深入推進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和廁所革命,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力爭年內全市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 據悉,惠州將聚焦“全域整治”成片改善環境,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切入點,夯實鄉村底板;以“四小園”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以農房“微改造”為切入點,全面提升鄉村風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