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作出“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強調要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學習浙江“千萬工程”好經驗好做法,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惠州既有珠三角核心區的產業和形態,又有和粵東西北一樣的發展不充分問題,是廣東的縮影。實施“百千萬工程”對于解決惠州區域協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做好鄉村產業、農村改革、鄉村建設“三篇文章”,以重點領域的局部突破帶動全局全面躍升,推動惠州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
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方向,構建完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2022年,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9.96億元,同比增長7.5%,惠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與惠州擁有的資源稟賦不相匹配。要以特色優勢鄉村產業為主攻方向,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構建特色鮮明、承載鄉村價值、利益聯結緊密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全力推進7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通過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等建設,聚集資源要素,形成一批新型農業產業經濟圈。 以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重點,充分釋放農村經濟發展活力。近年來,惠州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各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村集體經濟空間布局梯度顯著、經營效益總體偏低且區域不平衡。要把短板打造成潛力板,必須緊盯地、錢、人等關鍵約束性要素,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加強政策性創新。要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慎推進龍門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動博羅縣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試點,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探索優化建設用地規模轉移、鄉村產業項目點狀供地、存量建設用地規模使用等機制,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統籌發展、均衡發展。 當前,惠州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村容村貌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然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要在人居環境整治提標升級上下功夫,注重標本兼治,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臟亂差”,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鞏固提升整治成果。按照“一帶一主題”和“一村一特色”的指導原則,持續推進“環羅浮山”等1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讓美麗鄉村釋放出美麗經濟。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土文化傳承,不斷滿足農村群眾精神文化新期待,形成農村發展進步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