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農科所”)的試驗田和溫室大棚里,一個個紅松茸菌菇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 
市農科所去年引進“中科1號”紅松茸品種,進行不同基質、不同栽培環境(林下、大田、大棚)的示范種植研究,從目前的采收情況預計,畝產量可達3000斤以上,達到預期示范目標,為接下來規模化推廣紅松茸種植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紅松茸口感好,營養豐富,是目前人工種植的食用菌中口感最為接近野生松茸的品種。其富含活性多糖、黃銅、維生素以及膳食性纖維等多種成分,并含有多種礦質元素,有抗腫瘤、降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排毒減肥、強精補腎、增加免疫力等功效。 
紅松茸產業俗有“三閑四高”之稱。“三閑”指閑時、閑地、閑料,“四高”指產值高、效益高、資源利用率高、產品檔次高。市農科所技術人員介紹,利用冬閑田、林下等地露天種植食用菌紅松茸,就地取材,變“廢”(農林廢棄物)為寶,投入成本低,技術難度不大,大部分農民通過短期培訓和實地操作就能掌握技術要領。因為種植時重力活少,老人也可種植,所以對農民來說,紅松茸的種植門檻較低,收益卻較高,極具推廣價值。市農科所將在本所基地成功種植的基礎上,計劃向各縣區布點示范,發揮技術優勢推動紅松茸等林下經濟產業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