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市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積極搭建農村“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平臺,推動管理規范化、監督透明化、決策科學化、資產升值化,通過數字賦能打造農村“三資”管理新模式。“三資”管理平臺自2021年4月開始運行,經過近一年的改進完善,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聯動”即“三資”管理平臺橫向聯通農業農村、紀檢、監察、組織、民政、財政、自然資源7部門,縱向貫通市、縣、鎮、村、組5級通用,形成“5+7”使用人群網絡。“智能”即“三資”管理平臺通過與農商行、中行、農行、工行、建行、郵儲6大銀行系統直通互聯,實現收入票據、支票開出信息、銀行資金變動信息自動銜接、自動提醒,保證了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真實性。“聯動+智能”的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記賬錯誤等問題,提升了集體資產管理效率,增強了各級各部門“三資”數據的可比性和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截至目前,全市涉農的75個鄉鎮(街道)全部在平臺上設置了資金規范流程,并使用平臺記賬。 “實時”即各級各部門可通過“三資”管理平臺,查詢資金匯總、跨賬套、明細數據、固定資產登記、合同信息等,實現農村集體“三資”實時監管。“公開”即設置外部網站進行“三務”(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和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信息發布,村民通過實名注冊可查看所在村黨務、村務和財務公示等相關信息,保障了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實時+公開”的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農村“三資”監管工作的滯后性,增強了監管的主動性、及時性,真正做到“陽光下”的“透明”管理。截至目前,要求上傳至平臺的制度,縣(區)級制度上傳率100%,鄉鎮(街道)級制度上傳率98.68%,集體經濟組織級制度上傳率98.64%。此外,全市已有24270份歷史合同導入平臺。 “預警”即監管部門通過“三資”管理平臺的記賬進度、異常交易、大額資金、債權債務、合同到期、資產閑置等預警模塊,及時準確掌握、迅速研判解決各類異常情況。“分析”即通過“三資”管理平臺大數據指揮艙,根據行政區劃、時間等各類要素匯總、分析“三資”數據,形成圖表,為各部門實時、全面、準確掌握轄區內“三資”數據提供科學數據支撐。“預警+分析”的管理方式,為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提供實時大數據分析和決策參考,有效提升政府部門制定農村“三資”相關政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互通”即“三資”管理平臺采用政銀合作模式開通了“銀農直連”,并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管部門門戶網站、銀行網站設置超鏈接,閑置資產、交易信息可以通過相關網站查詢,打通交易主體與主管部門雙方、資源與金融理財等方面的信息對接渠道。“增值”即“三資”管理平臺通過互通交易信息、增加競價主體,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的升值。“互通+增值”的管理方式,為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更多選擇及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5個鄉鎮(街道)使用平臺開展產權交易,累計成交項目431個,成交金額12.22億元,2021年平均溢價率21.11%,2022年平均溢價率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