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惠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龍門縣農業農村局、龍門縣力文農機合作社共同舉辦的全市水稻機收減損技術現場演示活動在龍門縣龍華鎮老梁屋村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機收減損就是在收獲、烘干等機械化生產環節,通過降低機械作業損耗以達到顆粒歸倉、增收增產的目的。本次活動以“科技引領,確保糧安”為主題,按照《廣東省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引(2022年修訂)》的文件要求,通過現場指導、組織農機手實踐學習機收減損技術,以及不同類型機具、不同作業速度、不同割臺高度的對比,以數據說話,強化農機手“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產生了良好社會效應。 
近年來,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農業生產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據初步統計,截至7月21日,我市早稻收割面積已達45.76萬畝,收割進度77.32%,投入聯合收割機1189臺,機械化收獲面積45.53萬畝,機收率99.5%,投入使用糧食烘干機97臺(套),日烘干能力達2600噸,成立跨區機手接待服務站3個,檢修各類農機具1683臺,全市早稻收割將于本月底前結束,預計早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8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