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村位于多祝鎮東部,面積7.3平方公里,距離鎮政府4公里,全村860戶4500多人,下轄上一、上二、西門、白飯堂、七斗種、瓜子坑等19個村民小組。村民以農業種植為主。 明溪村屬丘陵地帶,夾雜部分丹霞地貌,地勢平坦。走進明溪村,到處呈現郁郁蔥蔥的綠色世界:間隔簇擁的荔枝龍眼樹、綠油油的水稻、碩果累累的桔子樹、連片的茶葉、村周圍各種喬灌木混交林……錯落有致的民房鑲嵌在綠色的世界里,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境。  明溪村巖茶種植基地一角。 走在中心村民小組一片巖石山上,只見連片的茶葉吐出綠芽,讓荒涼的石頭山變成了綠洲。數年前,該村引進企業在這里發展大紅袍類茶葉種植,并取得成功。據該巖茶種植基地負責人溫新伙介紹,明溪村有部分丹霞地貌,當地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巖茶(大紅袍類),目前在該村的種植基地面積有1000多畝。除中心村民小組外,其他如西門村民小組等也有很多丹霞地貌的巖石山,非常適合種植巖茶。 明溪村還是一個紅色村。據《惠東紅色遺產檔案》記載,1945年初,侵華日軍強征勞工修通一條從海豐經新庵、多祝至惠州的戰略公路,日軍運送給養的汽車隊經常來往平山至多祝、新庵之間。東江縱隊第七支隊賴祥大隊和鄧金大隊決定設伏殲滅這股日軍,伏擊地點定在明溪村七斗種橋。5月下旬,戰斗打響。此次戰斗后,明溪村許多村民走上了革命道路,參加革命戰爭,許多人還獻出寶貴生命。在該村的上村片,涌現了張瑞宏、毛顯、張監等革命烈士。 據明溪村干部介紹,為進一步振興鄉村,該村將利用紅色資源和丹霞地貌等資源優勢,一方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力爭把當地紅色景點與高潭、安墩等地的旅游景點連成線;另一方面,利用當地巖茶種植基地,采取“企業+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大力發展巖茶種植。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