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龍門農民畫創作源于清代剪紙、木雕、壁畫等各種民間傳統手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的民間畫師用新的筆觸積極謳歌新的時代,探索新畫風。1972年,譚池發等人興辦起第一期龍門農民畫培訓班,拉開龍門農民畫的專業創作。歷經50年創作和創新,龍門農民畫已經形成別具一格表現手法、抽象風格以及民間審美情趣的繪畫技法,被譽為“嶺南藝術奇葩”,先后在廣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展出,還漂洋過海,到美國、日本、瑞典、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并進入北京奧運村、登上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舞臺。
早在1988年,龍門縣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農民畫之鄉”;2008年,龍門縣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并與上海金山、陜西戶縣并稱“中國三大農民畫鄉”。2015年,龍門農民畫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農民畫作為惠州特色文化宣傳名片,連續多年參加深圳國際文博會、南國書香節、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廣東省旅游文化節、國際版權博覽會等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展會。
本次巡展活動將分別在惠州市博物館、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龍門縣文化館進行展出,活動期間,線下以組織單位黨建、社會團體和港澳臺青少年觀展為主,拓展受眾群體,線上則通過多媒體和港澳臺僑社團廣泛傳播視頻,提升影響力。
主辦方還計劃在深圳、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巡展,推動惠州非遺文化融深融灣,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