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星山炮臺舊址位于惠州市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大澳村大星山,因形似豬兜,又名豬兜城。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該炮臺建在稔平半島最南端的大星山之巔,海拔高度約120米,東、西、南三面臨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大星山炮臺依山勢而筑,西高東低,東段狹長,西段平面呈橢圓狀,炮位設在炮臺的東西兩端。周圍墻體用花崗巖條石、塊石、青磚等砌筑。高3至4米不等,厚度在2至2.5米之間,長度約295米。靠北面用花崗巖條石置一東北向的門,門高1.95米、寬1.63米。炮臺由東向西呈長方形,戰壕縱橫,氣勢雄偉壯觀。炮臺門側原置一塊清康熙《鼎建大星炮臺碑記》,碑為花崗石質地,高0.9米、寬0.48米、厚0.1米。碑的下半段斷為兩截。碑上首橫排篆書陰刻。正文9行146字,豎排楷書陰刻。 
據該碑文記載:“大星山東西連環炮臺兩座,地□周圍共計八十九丈三尺,城門一,東向。營房二十二間,火藥局一間。二千五百斤炮二位,一千斤炮二位,六百斤炮一位,五百斤炮三位。安兵六十名,把總一員駐防。”落款為:領建官惠州府歸善縣歐斝恭記……康熙伍拾柒年二月拾六日工成勒石。 碑文記述大星山炮臺的軍事火力配備和人員設置以及捐銀建造等情況。雖原碑已失,但存拓片,存放在惠東縣博物館。 大星山炮臺舊址現狀保存完好,是研究明清時期廣東海防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84年12月,被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20日,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