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坡文化協會名譽會長王啟鵬老師:跟我們分享了東坡精神的4句話:超然脫俗的闊達精神、獨立不懼的處事原則、不貪為寶的廉潔精神、筆耕不輟的好學之志。
蘇東坡先生一生深受儒家孔孟思想的影響,能夠把儒家的窮達教育思想很好的結合起來,同時蘇東坡先生受到同時代范仲淹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他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的一生不管是做官還是被貶,都是想著國計名生的大事,想著老百姓的利益。
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顧問王崇勛老師:滔滔不絕跟我們分享了蘇東坡的美德。表達蘇東坡一生都是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的人。
比如來到惠州兩年零八個月,他很窮,但還是要為老百姓們謀福祉。在為老百姓搞水利、民生工程,不僅不貪一分錢,他還要把皇上贈送給他的犀牛腰帶也捐出來,在資金告急的時候,找弟弟蘇轍去借錢,他不單不從中撈取私利,反而要在這么窮的情況下還要捐出錢財和自己的腰帶。
原惠州學院中文系教授楊子怡老師和我們分享:他為什么喜歡蘇東坡,他崇拜蘇東坡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蘇東坡身上具有詩人的傳統士大夫剛正不阿的品格,敢說話,敢說真話的人很少,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人。
第二,楊子怡老師崇拜蘇東坡先生的闊達,他一生大起大落,天才出世、流放黃州、重新啟用、又流放惠州、流放儋州。按現在的說法,犯了錯誤低調一點,可能就不會加重處罰。但是那樣,蘇軾就不是蘇軾,也就流傳不了那么多千古名句了。盡管蘇軾的一生命途多舛,但是我們可以發現,蘇軾仿佛是打不倒的不倒翁,不管在什么環境中,都積極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喜歡蘇東坡對于國家的忠誠,即使被貶到惠州,他還在他的詩里表達報國的感情,皇帝重用他,他竭盡全力保家衛國;皇帝不重用他,他也盡心竭力謀畫蒼生。他做的,真的像他師叔范仲淹教誨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