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羅縣橫河鎮,盧屋村正以蓬勃之勢,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疾馳奮進。近年來,盧屋村深挖自身優勢,聚焦特色產業發展,以南藥種植、水產養殖和產業融合為“三駕馬車”,成功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一、南藥飄香,“艾”出致富新路徑 羅浮山下,盧屋村的紅腳艾種植產業蓬勃興起,成為村民增收的“綠色密碼”。盧屋村引進農業企業深耕,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由企業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肥料,農戶負責種植管理,成熟后由企業統一收購,輻射帶動橫河鎮、柏塘鎮、麻陂鎮等地種植紅腳艾約1000畝。目前,在盧屋村已建立標準化育苗體系,推動紅腳艾從零星種植邁向產業化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還學到實用的種植技術。 
隨著紅腳艾種植基地持續擴建,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從最初的種植,到艾條、艾粉等初加工產品,再到艾精油等高端產品的研發,紅腳艾的經濟價值節節攀升。如今,這片“艾”田已成為村民致富的“綠色銀行”,散發著獨特的產業魅力。 
二、水產躍動,“魚”見增收新希望 依托山清水秀、水資源豐富的天然優勢,盧屋村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走進盧屋村水產養殖基地,黃骨魚、七星魚、塘鲺等魚苗在水中歡快游動,一片生機盎然。目前,該基地養殖黃骨魚11萬條、七星魚4萬條、塘鲺5000條。 水產養殖業采用“村兩委+合作社+致富帶頭人+養殖戶”模式,成功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塘鲺預計今年產值可達6.5萬元,中秋前后上市的黃骨魚也將帶來豐厚收益,待明年七星魚迎來大豐收后,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還將進一步增長。 
為保障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盧屋村全力推進生鮮冷庫建設。冷庫建成后,將采用冷凍保鮮技術儲存水產品,實現錯峰上市,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為集體增收和村民致富筑牢堅實保障。水產養殖業正成為盧屋村集體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三、融合賦能,“鏈”接產業新未來 在做強南藥種植和水產養殖的同時,盧屋村積極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南藥產業方面,與藥企深度合作,根據藥企需求定向培育中草藥種苗,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高效聯動。此外,以象山藥王谷為示范,開展中草藥研學游活動,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機融合。游客在這里既能欣賞自然風光,又能深入了解中草藥文化,體驗采摘的樂趣。 水產養殖產業也在積極探索與鄉村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未來計劃打造垂釣休閑區,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垂釣樂趣,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通過產業融合,盧屋村打破傳統產業壁壘,形成了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如今的盧屋村,南藥種植、水產養殖和產業融合“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村集體經濟日益壯大。展望未來,盧屋村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向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奮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