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為綠美果園栽下第一批黃晶果苗。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攝 晨霧未散,泰美鎮岑坑村70畝坡地上,2600株黃晶果樹正舒展新葉。杯口粗的樹苗整齊排列,部分樹干上已長出青綠色的幼果。 日前,由駐泰美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牽頭打造的岑坑綠美果園掛牌。該項目以綠美生態建設資金為杠桿,通過設立“強村公司”、股份制運營等創新舉措,推動泰美鎮在“生態綠美”與“百姓奔富”融合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 綠美生態資金撬動產業項目 據了解,岑坑綠美果園是駐泰美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打造的首個“造血”項目,以此破解生態綠化與鄉村產業發展的融合推進難題。 “我們摸底全鎮山林地塊,發現岑坑村有70畝緩坡地,非常適合黃晶果種植。”駐泰美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陳秀峰介紹,工作隊巧妙借助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下達的100萬元綠美生態資金,將其轉化為產業項目發展的“啟動杠桿”,既有效規避資金過于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化綠美效益的境況,又為當地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按照“生態優先、產業跟進”思路,該工作隊全程參與綠美果園項目策劃、組建等關鍵環節,并指導岑坑村委會成立“強村公司”,采用村委與合作方股份制運營的模式。村集體以果苗、部分基礎設施等入股,合作方以土地資源、管理技術等入股,形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長效機制,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不同于傳統綠化項目,我們一開始就明確綠美創效的目標。每一棵黃晶果樹既是生態樹,又是‘搖錢樹’。”陳秀峰介紹,項目選用“黃金六號”黃晶果,成熟后果體金黃,口感甜糯還具有觀賞性,適合亞熱帶區域種植。單果重約1斤,掛果期長達30年,預計每畝產量達1000斤。按每斤25元價格估算,屆時每年將為岑坑村帶來超30萬元集體收益。 示范效應吸引更多項目洽談 岑坑村還有一個千畝沉香園項目。2024年,該項目以文旅綜合體形式向游客開放,為該村農文旅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據了解,岑坑綠美果園項目規劃了“生態觀光+現場采摘+文旅游購”三產融合路徑,未來游客可沿步道穿行果園,參與果樹認養、親子采摘、網紅打卡等田間活動。接下來,工作隊將確保“綠美果園”項目規范、穩定、可持續運行,與千畝沉香園項目形成雙輪驅動,進一步打響岑坑村文旅產業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與此同時,該項目還在當地獲得關注,吸引多家投資商前來洽談合作。目前已有商家擬投建300畝“蝦稻共作”項目,進一步豐富岑坑村文旅產業家底。通過幫扶模式創新、特色產業培育、三產融合實踐,岑坑村書寫出一曲綠美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事業同頻共振的生動樂章。 岑坑村是泰美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鎮新塘村100萬元光儲充項目、“綠盛”農文旅產業項目等陸續開工建設,400畝中草藥種植項目、有機肥料場、鱘龍魚養殖、全鎮免費安裝光伏路燈等項目正在推進。當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泰美鎮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