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廢物監管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固廢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為有效防控危險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進一步鞏固我市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建設,2023年我市全面部署打出“四結合”監管組合拳,深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提高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水平,筑牢危險廢物監管安全網,高質量助推“無廢城市”建設。 一“管”“培”結合,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 以“培”助“管”壓實責任。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培訓共有9772家企業參加。市局統一舉辦線上線下培訓班,各縣區生態環境分局深入鎮街、層層發動、分批輪訓、反復宣講,通過微信群、電話、騰訊視頻會議等,不定期推送相關知識,全面壓實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企業的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主體責任。 以“管”強“規”從嚴排查。制定印發《2023年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等,嚴密部署危險廢物規范化大排查,分階段、分類別、分版塊并結合省廳2022年度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通報情況,對轄區所涉危險廢物相關企業開展現場排查,通過評估、會商、交辦、整改、回頭看,強化對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簡化管理、登記管理單位的排查管控,現場檢查企業4899家,10179家企業已提交年度申報,堅持問題導向,現場幫扶企業立行立改,實現“常管長效”。 二“疏”“堵”結合,強化危廢監管屏障。 專項檢查堵截違法。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評估工作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內容,結合“四不兩直”定期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與執法檢查,出動2973人次,檢查企業608家,發現問題344個,均已整改完畢。2023年共查處涉固體廢物環境違法案件20宗,共處罰款303.125萬元,確保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各環節環境安全。 源頭公告引導疏通。全面統籌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發布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引導性公告,向社會公開我市現階段危險廢物產生和利用處置設施建設與運行負荷情況,為社會資本投資提供引導性意見。 三“軟”“硬”結合,提高危廢監管質效。 軟件賦能信息化監管。建成生態惠州“一網統管”,充分運用省固體廢物監管平臺按月調度統計數據,嚴格落實網上申報和轉移聯單制度,源頭上全面統一電子二維碼、建立電子管理臺賬,實現對危險廢物過程跟蹤管理。 硬件保障處置能力。全市基本形成焚燒、填埋、協同處置、綜合利用等多措并舉的綜合處理體系,持續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已建成投產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17個,總經營規模為93.83萬噸/年,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 四“督”“幫”結合,解決危廢監管痼疾。 積極幫扶補短板。印發《惠州市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工作方案》《關于制鞋行業小微企業危廢收集單位遴選的指導意見》,合理確定試點單位數量和布局,調度和評估試點開展情況。為徹底改變制鞋行業危險廢物統計難、收集難、處置難等頑疾困境,建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全流程管理,大力推進智能化收運體系建設。小微收集試點服務小微企業超過5000家,為企業節省管理成本達1000萬元以上,為超過400億元的制鞋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補齊補強小微企業收集能力短板。 嚴格督導強體系。督促試點單位嚴格落實危險廢物管理有關要求,做好包裝、貯存等工作,采用電子地磅、電子標簽、電子管理臺賬等加強信息化監管,有效落實“小微企業環保管家”責任,打通最后一公里,確保危險廢物應收盡收并安全、高效、規范處置,強化“無廢城市”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