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第二十一屆文博會如期而至。以“惠民之州 惠聚美好”為主題的惠州館,以山海之美、非遺之味和運動之樂恭迎八方來客。 巍巍羅浮,浩浩東江。惠州,這座文脈悠長、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斷探索古城更新的破局之道,在“破繭成蝶”的過程中,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時尚創意相得益彰,讓民眾記得住鄉愁,又找得到未來。 以文塑城,以體興城。如今,乘著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和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東風,惠州正全力塑造臨山、沿江、環湖、濱海戶外運動休閑帶,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通車在即,橫河體育小鎮即將啟動建設,朝著“華南戶外運動之都”的目標闊步邁進。 古城更新,江湖一體重塑城市發展格局 西子湖畔,一座千年古城正在“破繭成蝶”。坐擁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惠州,在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周年之際,今年4月底正式啟動古城更新計劃。 重塑城市發展格局,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涵蓋古城更新計劃在內的西湖及周邊區域優化工程,被列入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十大重點工程”,致力整合建筑藝術計劃資源,高站位提升古城規劃設計水平,推進西湖薈客廳、府城文旅融合提升、水東街文旅業態更新等重點項目建設。 一半山川湖海,一半人間煙火。以“一街”(水東街)、“兩城”(惠州府城、歸善縣城)、“一湖”(西湖)、“兩江(東江、西枝江)四岸”為核心,惠州已啟動首批13個古城點位的改造與活化,力圖在歷史肌理中注入文化、商業與科技等多元能量。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王松介紹,惠州將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內涵,盤活老建筑及閑置物業,營建特色文化場景和宜人環境,以點帶面激發業態活力,把惠州古城“一街挑兩城”的歷史格局打造成“江湖一體”格局,推動形成文化保護、民生改善與經濟提升相輔相成的多贏局面。 在惠陽淡水和博羅羅陽,老街煥新顏,古城添活力,煙火氣溫暖人心,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悄然增長。 依河而生、曾因漁鹽而盛的惠陽淡水老城,經歷空間改造、商鋪升級、燈光亮化之后,今年春節期間以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區的身份正式亮相,成為集時尚與傳統、惠陽名優特產展示、客家美食、休閑購物于一體的潮玩勝地,每逢周末節假日游人如織。 坐擁“三街六十四巷”的博羅古城,正穩步推進古城改造工程,革命演講舊址(大榕樹)已煥然一新,塘灘路公園完成改造后對外開放,城市生活配套、道路設施等在全力完善之中,民生愿景逐步變成幸福實景。 產業“上新”,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 在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上,惠州再次亮出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的雄心壯志。 放眼全國,戶外運動正迎來政策紅利和市場風口,國家規劃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 搶灘戶外運動這條新賽道,惠州底氣何來?“惠州位處珠三角東岸,集山海湖泉島之精華,凝奇險秀美幽之神韻,是天然的戶外運動場,為發展戶外運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空間。”王松介紹。 近年來,惠州戶外運動熱度持續攀升,登山、越野、滑板、輪滑、帆船等眾多時尚戶外運動業態爭相涌現,馬拉松、徒步、騎行、越野跑、定向運動等戶外賽事活動接連上演,鄭好好、陳燁等一批年輕運動員橫空出道,滑板、自行車、網球等體育運動裝備制造業基礎不斷夯實。 當前,乘著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的東風,惠州依托世界級生態資源和大灣區區位優勢,全力塑造臨山、沿江、環湖、濱海戶外運動休閑帶,推動運動裝備制造業向文化、體育、旅游等領域延伸,全力打造華南戶外運動之都。 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總里程長達218公里的最美旅游公路“呼之欲出”,計劃今年5月底全線通車,再加上沿線200多個景區景點、16個主題驛站的加持,將為惠州發展自行車騎行、越野跑、森林探險等戶外運動奠定世界級設施基礎,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 引領區內,橫河體育小鎮的啟動建設被納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小鎮的規劃藍圖中,博羅縣橫河鎮郭前村約3600畝的土地上,將建設環湖綠道、青少年U系列戶外運動區、徒步森林徑,未來還將常態化舉行大眾休閑運動、專業戶外運動,以“體育+”融合模式激活城市發展新引擎。 一線東坡祠上演沉浸式文旅劇《不辭長作嶺南人》,從看景到“入景”,游客成為“劇中人” “五一”小長假,惠州文旅市場可謂“熱辣滾燙”,實現人財兩旺,接待游客32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86%、76.26%。 在東坡故居遺址上重建的東坡祠,得益于文旅劇《不辭長作嶺南人》的6場首演熱鬧空前,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在東坡祠限流的情況下,該劇共吸引3.2萬人次觀演,帶動景區客流同比提升50%。 這是由惠州市歌舞劇院創新打造的沉浸式文旅劇,分為“仿佛曾游豈夢中”“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寓居不改為民心”“天涯何處無芳草”“不辭長作嶺南人”五大篇章,演出時長約為60分鐘,近70位演員參演,通過“戲劇+遺址”的互動展演形式,帶領游客穿越回到北宋年間,體驗東坡當年的市井生活。 惠州市歌舞劇院總經理彭濤介紹,文旅劇以呈現東坡寓惠故事為核心,特別設置了秧馬插秧、造橋筑堤、共飲林婆酒等互動體驗環節,讓游客在游覽東坡祠的過程中,通過觀看演出了解東坡寓惠的故事,沉浸式感受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愜意。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假日第一天上午10點多來到東坡祠,剛好遇上文旅劇演出,就跟著演員一路參觀了。”游客Iris直言這臺演出的舞臺效果還不錯,故事也很完整,讓她對東坡寓惠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沉浸式文旅劇收獲諸多好評,很多游客希望加演。”惠州歌舞劇院將不斷打磨劇本、提升演繹水平、考慮采用聲光電技術,正在籌劃加演以回應群眾呼聲,通過文旅劇的形式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