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聯合發布了第二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江門市開平市兩地入選。加上2023年度首批入選的廣州市從化區、佛山市南海區,廣東目前已有四地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這不僅彰顯了廣東在推動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方面的成效,更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范例。 茂名市高州市:深挖文化富礦,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高州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自貿港的交匯點,文化資源稟賦深厚。近年來,高州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百千萬工程”為牽引,構建“一核二屏五帶多點”鄉村文旅創新發展新格局,立足自身優勢特色,扎實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創新實踐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堅持農民主體、多方參與”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主要原則之一。高州市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村民參與”的模式,落地了一系列文旅項目。根子鎮柏橋村以荔枝產業為媒,建設大唐荔鄉文化旅游區,年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長坡鎮依托冼夫人故里遺址,開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民俗體驗線路;馬貴鎮通過高山草甸生態資源發展露營經濟,帶動農特產品銷售。作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高州市以“交農文旅商融合”為核心,打造了5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其中國家級2條、省級3條),建成景區景點20余個,包括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7個。 立足特色底蘊拓展賦能平臺 近年來,高州市立足本土特色,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相結合,打造了以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的文旅品牌,推動非遺工坊、鄉村文創、生態旅游等業態蓬勃發展。高州積極挖掘非遺資源,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3個,建成非遺傳承基地4個、工坊3個,并投入建設非遺展示館,近期將正式運營,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文化活力。依托“好心文化”“荔枝文化”等金字招牌,高州建成中國荔枝博覽館、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等標志性項目,串聯柏橋貢園與灘底貢園旅游線路,推動“柏橋荔博園”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此外,投資18億元的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加速推進,30余家特色民宿投入運營,鄉村文旅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打造新品牌布局新賽道 高州市創新推出“文體+賦能百千萬”品牌活動,將冼夫人文化周、請到高州過大年、“助力百千萬 根子柏橋行”、柏橋講堂“十百千萬”提質行動等文藝體惠民活動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520荔枝”等5個全國知名招商引客的品牌活動平臺。通過“高雅藝術進基層”“戲曲進鄉村”等439場惠民活動,以及“村BA”“村乒”等群眾性賽事,實現“天天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吸引大量游客和投資商涌入。同時,高州率先布局微短劇產業,每年投入500萬元建設運營拍攝基地,推動新興業態與傳統文化協同發展。 夯實振興基礎錨定千億目標 未來三年,高州市將圍繞“GDP破千億元”目標,進一步深化文旅體融合。目前高州市圖書館、文化館均為國家一級館,博物館入選省熱搜百強,建成“好心書吧”6個、新型文化空間10余處,鎮街文化站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其中特級站9個、一級站10個,同時力爭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通過規劃引領“一鄉一特色”,強化印象鑒江、荔博園、高涼墟等核心項目,推動“交農文旅商”全鏈條升級,將農家土特產轉化為文旅手信,擦亮“高涼菜”“荔枝文化”等品牌。 高州試點實踐表明,文化和旅游產業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催化劑”,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高州市將以國家級試點單位為契機,持續探索“文化鑄魂、產業筑基、風貌塑形”的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路徑,為全國提供更多“高州樣本”。 江門市開平市:活化僑鄉遺產,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開平市素有“碉樓之鄉”“華僑之鄉”美譽,擁有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現存1833座中西合璧的碉樓建筑群。近年來,開平市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為抓手,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化文化遺產促增收 深挖活化僑鄉文化內涵,推動“建筑遺產+鄉村旅游+文創產業”聯動發展,打造了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古村落、赤坎華僑古鎮等知名文旅IP。創新建設世遺風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充分發揮龍頭項目帶動作用,一批鄉村民宿、鄉村文創、鄉村書店、鄉村劇場、田園咖啡、休閑農場等紛紛涌現,帶動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節節攀升。2024年全市共有旅館酒店經營主體155家、床位11349個,新增床位1637個。通過農文旅融合有效實現聯農帶農,2024年園區內4個鎮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25.22%。 用好影視IP促融合 依托《讓子彈飛》《狂飆》等影視取景地熱度,激活開平碉樓與村落和赤坎華僑古鎮雙引擎,引入“夢回開平·僑海華韻”夜經濟項目、糧語·藝術公社、里苑·稻香碉樓民宿、鷹村田園綜合體、今有光鄉村創意空間項目等鄉村旅游業態,開發塘口鎮文旅線路。“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被評為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開平邑美僑路示范路、沈海高速梁金山服務區入選省“交旅融合發展”十佳案例名單。 豐富業態增就業 建設赤坎古鎮僑鄉國際旅游度假區,打造僑文化創意產品集市。赤坎華僑古鎮試運營以來,已引入210個商業服務項目,運營酒店(民宿)15家,客房1210多間,床位2100多個,升級打造《歸途》《紅色婚禮》《摩登時代》《火秀》等演藝節目,豐富“吃、住、看、品、玩、演”等特色鮮明的旅游業態等,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廣東省職工療休養基地,累計接待游客超750萬人次,有效帶動了開平市文旅市場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周邊農村勞動力就業。目前赤坎華僑古鎮就業人數已達1000多人,帶動周邊農民實現就業超3000人,周邊自然村美麗鄉村建設35個。 下一步,開平市將借助試點工作,推動開平碉樓—赤坎古鎮華僑文化旅游區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重點推進“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非遺進碉樓”“鄉村微改造”等工程,計劃到2026年培育10個以上文旅特色村,形成可復制的“開平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