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新疆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彈。對此,市疾控專家提醒,“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常態化防控不可松懈。市民須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聚集、縮小人員接觸范圍,養成健康文明生活習慣。 購買和加工海產、禽畜時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 “目前惠州市屬于低風險地區,疫情總體呈低水平可控態勢,輸入風險繼續控制在較低水平。但當前境外輸入病例風險仍然存在,國內部分城市有聚集性疫情發生,臨近的香港第三波疫情進一步加劇。”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丘文清介紹。 丘文清表示,近14天有境外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居民,應主動向社區報備個人健康等相關情況,并按相關防控要求配合核酸檢測、隔離等管控措施。 “請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科學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距離。避免海淘、代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地區商品。通過電商、微商等渠道購買的生鮮產品,快遞外包裝如未消毒不要帶入室內,接觸外包裝及生鮮食品后應及時洗手。”丘文清提醒,購買和加工海產、禽畜等生鮮食品尤其是冰鮮、冷凍食品時,要注意衛生,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處理生熟食品的菜板、菜刀及容器須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丘文清提醒市民,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須正確佩戴口罩,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就醫過程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請持續關注官方發布的中、高風險地區名單。如非必要,請勿前往高、中風險地區。” 人員密集場所不能保持安全距離時應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人際傳播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丘文清表示,戴不戴口罩,主要看“人多不多”“有沒有生病”。如果在家中、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以不戴口罩;如果在人員密集場所,如商場超市、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不能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時應戴口罩;如果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應到醫院就診,一定要規范正確地佩戴口罩。 在低風險地區通風良好的銀行、賓館、餐飲場所、圖書館、健身房等地,以及寫字樓、辦公室、車間工地,可不戴口罩,但要隨身攜帶口罩,并保持人與人之間1米以上距離。 在劇場、影劇院、室內購物場所、網吧、理發店、廂式電梯、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等相對封閉場所,必須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丘文清表示,對特定場所人員,在低風險地區,養老院、福利院、監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托幼機構兒童、學校師生可以不戴口罩。但學校進出人員、保潔人員、食堂工作人員須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去醫院就診、探視、陪護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保育員,以及快遞、進口貿易、物業管理一線人員和公共場所工作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