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11”“雙12”的到來,不少商家會進行集中促銷活動。為了進一步規范網絡經營和集中促銷活動,營造公平競爭的網絡市場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發出“雙11”“雙12”消費提示: 一、了解預售活動規則,理性選擇預售商品 “雙11”“雙12”活動期間,不少商家會推出各種預售商品活動。預售商品是指提前發布的商品,賣家本身沒有庫存或者庫存量不足,不能立即發貨的,一般會通過給予買家一定的優惠促銷。消費者在選擇此類商品時,要了解平臺預售活動的規則,分清楚支付的究竟是“訂金”還是“定金”,仔細閱讀消費協議的內容,知曉未能如期支付尾款將要承擔的責任,避免因盲目繳納定金而使自己在經濟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二、選擇正規平臺,留心先漲后降套路 消費者在網購時要選擇信譽良好、進貨渠道正規的購物平臺,可以從信譽度、產品詳情、成交記錄、購物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查看。網購集中促銷期間,電商平臺會采取購物津貼、優惠券、打折、店鋪紅包、滿減紅包、獎勵紅包等方式來吸引消費者。商家促銷手段五花八門,部分商家會在活動前先抬高商品原價然后再優惠,造成降價幅度較大的假象,此類虛假折扣甚至比活動前價格還要高。在此建議消費者注意價格比對,保持清醒頭腦,避免落入打折的陷阱之中。 三、謹防網紅直播套路,認準產品質量 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網紅經濟”備受年輕一代青睞,隨著直播風口的到來,眾多帶貨能力強的網紅也迎來了發展新紀元。不少對網紅帶有“粉絲濾鏡”的消費者在直播間所渲染的“秒殺”“搶購”等氛圍可能會受影響導致沖動消費,從而忽視產品本身的購買意義。消費者切勿盲目跟風,應該從自身需求、產品質量等方面,多方面考量是否需要購買產品。 在此,惠州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雙11”“雙12”網絡促銷期間,各類消費要注意保留發票、收據、支付記錄等消費憑證,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先與商家溝通和協商,依法提出合理訴求。協商不成的,可撥打12315熱線或通過全國12315平臺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APP、小程序等渠道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