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紅肉和白肉?
1.按照肉做熟后的顏色進行區分,紅色即為紅肉,白色即為白肉。
2.按照是否為哺乳動物來區分,是哺乳動物則為紅肉,不是則為白肉。
3.按肉類中肌紅蛋白的含量來區分,含量高就是紅肉,低就是白肉。
以上區分紅、白肉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并不全面,其中第一種辨別方法估計大家最為常用,但是這種方法并不十分嚴謹,比如歸屬于紅肉的豬肉,做熟了會變成白色,而像蝦、蟹這樣的水產品在加熱后會變成紅色,但它們是屬于白肉。所以,區分方法并不是很絕對的。
吃紅肉、白肉對健康影響的關鍵在于攝入量
盡管有關吃紅肉、白肉對健康影響的研究發現,吃紅肉多的人群會導致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險性增高。還發現男性吃太多紅肉還會導致得前列腺各種疾病的幾率加大。但是需要注意的前提是“吃紅肉多”,因此,這并不能說明吃點紅肉就會增加得病的危險。
之所以分析發現吃紅肉多的人得某些疾病的危險性高,主要是因為,和白肉相比紅肉中含的脂肪更多,且其中大部分為飽和脂肪酸。而動物脂肪主要是用于提供能量,因此能量攝入過多就會增加患有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最強因素。
紅肉和白肉具有很多相似點,其區別在于各組分的含量不同
1.都含有脂肪,只是含量多少的問題。
2.都含有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是相對的。
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是紅肉的瘦肉中也含有脂肪。雞、鴨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魚類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較低,并且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類中富含EPA和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沒有垃圾的食物只有不恰當的飲食方式
每類、每種食物都有它的營養含量特點,沒有一種天然的食物中含的營養物質能滿足身體所有的營養需要。我們都知道紅肉的脂肪偏多,但是紅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礦物質,尤其是鐵和鋅,并且都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A、D)等。所以紅肉、白肉的概念,只是建議適量攝入紅、白肉,而不是長時間專注于一類肉品。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魚蝦類50~100克(1-2兩),畜禽肉類50~75克。
所以,世界上大部分食材都不會有絕對的好壞,只是量的控制以及合理的搭配。
(內容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