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為學生們放松與充電的重要時段,往往伴隨著各類消費活動的增加。無論是旅游、購物、娛樂還是線上學習,學生們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需要警惕一些消費陷阱,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以下是一些寒假期間的消費警示,希望能幫助大家度過一個愉快、安全、放心的假期。 1. 旅游消費需謹慎 寒假是旅游高峰期,選擇旅行社和旅游產品時,務必確認其資質和信譽,不去尚未開發、開放的景點旅游。避免被低價誘惑,陷入“零負團費”陷阱,這類旅行團往往會在行程中安排大量購物點,影響旅游體驗。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氣、文化習俗,合理規劃行程,預訂酒店和交通時,盡量選擇正規平臺,并確認取消政策,以防突發情況導致經濟損失。 2. 網絡購物防詐騙 寒假期間,網購成為許多學生的首選購物方式。在進行網絡交易時,務必選擇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仔細核對商品信息,特別是價格、規格、退換貨政策等。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不要輕易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或掃描二維碼,以防個人信息泄露或遭遇釣魚網站。購物后保留好交易憑證,便于維權。 3. 娛樂消費要適度 寒假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各類游戲、影音、KTV等等,都應量力而行,避免過度消費。對于游戲充值,特別是未成年人,家長應設置支付限制或合理的消費限額,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參與線下娛樂消費活動時,要注意場所的安全性和服務質量,避免因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視潛在風險。 4. 線上學習防陷阱 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寒假期間報名線上課程的學生越來越多。選擇課程時,要認真查看平臺資質、教師資質、課程設置及課程評價,確保培訓質量,避免被夸大宣傳誤導。還要了解清楚課程費用、退課規則及售后服務,避免一次性繳納高額費用,以防范退費糾紛和“卷錢跑路”風險。同時,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給未經驗證的培訓機構。 5. 警惕預付式消費風險 寒假期間,各類預付卡、會員卡等促銷活動增多,消費者應謹慎購買此類產品。在辦理預付式消費前,應詳細了解商家資質、經營規模、市場口碑和社會信譽,消費者應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包含電子合同),明確商品或服務的具體內容、期限、預付款退還方式、違約責任等事項。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過期作廢、限制轉卡、丟卡不補等“霸王條款”。消費者在向商家支付預付款時,應索要正規發票或收據,并妥善保管。 6. 維權意識不可少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應保留好相關證據,如發票、收據、聊天記錄、截圖等。如遇到權益受損,應第一時間與商家溝通解決。若協商無果,消費者可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45、12315,也可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寫在最后,寒假作為學生和老師們每年一度的假期,具有特別的意義,寒假提供了一個讓學生和老師們從繁重的學習工作任務中暫時解脫出來的機會,得以享受悠閑的時光。同樣,也是學生們自我提升、培養興趣、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時期,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提醒學生和家長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和合法權益。希望每位同學和老師都能擁有一個充實、愉快且無憂的寒假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