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病情得到控制,癥狀得到緩解時能否馬上停藥?其實有些藥物使用后,隨著病情的控制,人體對藥物也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一旦驟停身體不能立即適應,會出現一些不良后果,使用時應予以注意。常見的有: 降血壓:如果當血壓降至正常后立即停藥,血壓可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上升,甚至超過治療前的水平,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危象癥狀。 降血糖:如果突然中斷用藥,可使病人的血糖驟升,甚至出現酮癥酸中毒昏迷。 抗癲癇藥:治療癲癇需要長期服藥,如果病人自認為病情已好轉,長期未發病便突然停藥,則可能導致癲癇頻繁發作,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 激素類藥: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如突然停藥,可使病情出現“反跳”現象,加重病情。 抗心絞痛藥:使用此類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起效后立即停藥,則可引起更為嚴重的心絞痛發作,甚至發生心肌梗死。 鎮靜安眠藥、抗精神病藥:長期服用地西泮、艾司唑侖等藥物,如果驟然停藥,就會出現焦慮、興奮、肌肉抽搐、頭痛、胃腸功能失調、厭食、癲癇發作等。 抗乙肝藥物:拉米夫定是當前最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口服核苷類抗乙肝病毒藥,它能被迅速吸收,進入肝細胞,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但該藥在服藥過程中如果突然停服,可能很快造成肝損傷,甚至比原來還要重,病人的癥狀又出現了,這就叫“拉米夫定停藥后肝炎”,嚴重者還可能發生肝衰竭甚至死亡。正是因為這一點,不少患者不敢輕易采用拉米夫定治療乙肝。所以,若服此藥一定不能擅自停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停藥。 抗結核類藥物:一般來說,各類抗結核藥物均須連續服用1 年以上,甚至在癥狀消失后還要繼續服用,以防復發和產生細菌耐藥性。如果停藥過早,不僅復發,且會轉為耐藥結核和全身播散性結核,給治療帶來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