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從性:當患者能遵守醫師確定的治療方案,并服從醫護人員及藥師對其健康方面的指導時,就認為這位患者具有依從性,反之則為不依從。 現僅談談患者對于用藥缺乏依從性可能產生的后果:治療失敗;疾病反復;產生不良反應,甚至中毒危及生命。 常見的有下述幾種情況: (1)隨意調節用藥劑量和用藥次數有的患者認為用藥量越大,見效就越快,因此隨意增加用藥劑量或用藥次數。雖然藥物作用隨劑量增大而增強,但是如果超過安全劑量范圍,輕則會產生不良反應,重則會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會損害肝臟。也有的患者用藥后認為癥狀已控制,就自行減量,結果使疾病復發,延長了治療時間。 (2)不按規定的用藥間隔時間給藥 除了用藥劑量外,給藥間隔時間也須恰當,才能維持適宜水平的血藥濃度,保持療效。有的患者怕麻煩,把口服藥每隔6 小時1 次改為每隔12 小時1 次,并將兩次用量合并1次用,致使血藥濃度波動很大,過高時超過安全范圍,引起中毒;過低時達不到殺菌作用,產生耐藥性,感染不能及時控制。 (3)不堅持用藥療程,隨意停藥 用藥療程就是用藥期限,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病程有長短之分。對于細菌感染的治療,用藥療程通常需長于病程,一般在患者感染癥狀消失退熱后尚須繼續用藥3 日,以求徹底治愈。但有些患者過早停藥,其結果是細菌未能徹底消滅,疾病又復發。有些慢性病,如糖尿病、較重高血壓,即便經藥物治療恢復正常,尚須逐漸減為合適劑量維持;有些患者用藥,時用時停,致使疾病反彈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