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現在手機微信上有不少“食品”知識,叫不要吃這吃那的,看得人都有些害怕,這些消息可信嗎?有什么渠道可以獲得食品藥品類的消費信息?
答:這是很多市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此呼吁,對于微信上這些來源渠道不明的消息,最好不要偏聽偏信,盡量去正規的信息平臺獲得科學、權威的信息。我局在官方網站、微信和微博公眾號,每星期會定期發布食品藥品方面的普法知識和科普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惠州食藥監”進行了解。
2.問:看報道稱《食品安全法》修訂了,食品安全是否更有保障了?
答: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共十章.154條,條款比原法增加了48%,許多條款做了重大的改動,體現了以預防為主,著力風險管理,突出了食品安全全過程管控,進一步加大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斷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社會共治,順應了我國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新法對消費者來說影響最大的,有以下方面:如農作物使用農藥.嬰幼兒配方乳粉.醫療用食品.保健食品.轉基因食品.網購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對商家的懲罰性賠償等方面作了規定,更好地保證食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其他正當權益。
3.問:聽說有新規定要取消食品“QS”標志了?
答:沒錯,2015年10月1日新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后,食品“QS”標志已取消。為了盡量避免生產者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簽浪費,含有“QS”標識的原包裝和標簽可以一直使用到2018年9月30日。在此也提醒市民朋友,現在市場上會同時出現帶有“QS”標志的食品以及沒有“QS”標志但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食品,不能再以是否有“QS”標識判斷食品的真偽。當然,我們也鼓勵食品生產企業盡快淘汰舊包裝、啟用新包裝。
4.問:之前有看到新聞說,現在市場、超市每天都會有人進行食品快檢,請問如果我們市民買了東西后,發現有問題了,能不能直接送檢?超市里面有沒有設這樣的檢測點?
答:市場食品快檢體系建設是我市2015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經過前期精心準備,已在2015年10月正式啟動實施,主要利用“快篩快檢”技術手段,對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量大的生鮮蔬菜、水果、生鮮肉類、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進行檢測,并及時公示合格和不合格產品信息。到去年底,全市抽檢總量已達22萬批次,覆蓋面遍及7個縣(區)150家農批市場、集貿市場、商場超市,有效保障了市民食用農產品安全。
2016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抽檢量和擴大覆蓋面,并爭取在一些大型超市里設置食品安全檢測點,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檢測食品安全的服務。
5. 問:我是一位媽媽,現在市場上經常有“問題奶粉”出現,聽說對于嬰幼兒奶粉有一些新的規定,能更好的保障我們消費者的權益嗎?
答:嬰幼兒配方乳粉這個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也是我們監管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新出臺的《食品安全法》在這方面確實進行了一些修訂,比如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要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注冊,生產需經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審查,將嬰幼兒奶粉管理上升到藥品級別。我們省、市食藥監局也據此加強了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比如推進了嬰幼兒配方乳粉電子追溯系統的應用,2015年我市的相關經營企業均已加入、上報率達100%。
如果市民有發現銷售假乳粉的行為可拔打12331、12345進行投訴,我們將立即進行處理。
6.問:現在去外面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多了,請問一下我們外出就餐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市民出外就餐的越來越多。市民外出就餐,首先應選擇正規的餐館就餐,就是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改革后現在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服務單位,不要光顧無證無照的餐館;其次,盡量選擇量化分級較高的餐館用餐;再次,市民應增強食品安全和自我防護意識,外出就餐應拒吃一些有毒有害的食品,像河豚魚、不認識的蘑菇等,謹慎食用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如四季豆.生腌貝類.水產品等。另外,市民外出就餐遇到有關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撥打12331等投訴電話向食品藥監部門投訴、舉報。
7.問:聽說有新規定要對食品流動攤販加強管理了?是真的嗎?具體是怎么管?
答:是真的,2015年10月1日新出臺實施的《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對食品小作坊、小攤販的管理有了明確規定,通過對食品小作坊核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和對食品攤販劃定經營區域、發放食品攤販登記卡進行管理,并明確了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規范及其相應的食品安全責任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由于食品小作坊小攤販的監管涉及環保、衛生、工商、城管、食品藥品監管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夠明晰,讓小作坊和攤販的食品安全隱患一直以來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條例》的實施填補了這方面立法空白,明確了監管主體是食品藥品監管局,為我們以后的執法提供了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