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信息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的風險警示,提示織紋螺含有河鲀毒素,誤食后會導致食物中毒。之前也曾有食用含河鲀毒素的烤魚片或織紋螺導致中毒的報告。
二、專家解讀
1、河鲀毒素屬于劇毒物質,可引發急性中毒。
河鲀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大的非蛋白質神經毒素之一,毒性約為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該毒素理化性質穩定,煮沸、鹽腌、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甚至100℃加熱5小時仍不能將毒素完全破壞。
河鲀毒素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患者首先感覺面部或手腳感覺異常,隨后可能出現眩暈或麻痹,也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癥狀,繼而可能會呼吸急促,并可能出現低血壓、抽搐和心律不齊,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物,病死率高。
2、中毒原因是食用了含有河鲀毒素的食品。
河鲀毒素主要存在于河鲀和刺規等魚種中,在云斑裸頰蝦虎魚、加州蠑螈、織紋螺等中也存在。
導致河鲀毒素中毒原因主要包括:部分消費者抱有僥幸心理,盲目嘗鮮引發中毒;含河鲀毒素的食品同其他食品混在一起被捕撈或撿拾,誤食導致中毒;個別生產經營者未對食品原料進行嚴格篩選,導致含河鲀毒素的食品混入。
三、專家建議
1、含有河鲀毒素的食品安全風險高,依法應禁止生產經營。食品生產經營者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在收購、加工、經銷海產品、水產品等產品時應嚴格把關和挑選,防止有毒食品混入,要將挑撿出的有毒魚種、螺類等食品應進行統一銷毀處理,防止撿拾者誤食中毒。消費者發現違法生產經營含河鲀毒素食品的行為,可以撥打12331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2、消費者切勿食用含有河鲀毒素的食品及其制品。不要撿食不認識的魚類、螺類等產品,應通過正規途徑采購;同時要提高防范能力,一旦發生河鲀毒素中毒,應立即自行催吐并盡快到醫院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