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品廣告宣傳藥品功能主治,其廣告內容通常涉嫌虛假、夸大,嚴重誤導消費者,所用廣告批文混淆藥品與非藥品真實含義。為此,有關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此類廣告夸張宣傳五大忽悠手法:
一、疑難雜癥都見效。一些非藥品廣告常常宣稱可以治療各類疾病,使用范圍廣、效果明顯,醫學公認的疑難雜癥都能治愈,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患者往往抱著強烈的治愈目的購買使用,因其不屬于藥品,實際效果難以保證。
二、權威名義吹療效。以專家教授名義進行宣傳,吹捧產品不是藥,卻比藥更有效。
三、患者群眾證奇效。藥品需要醫生檢查后根據病情酌情使用,療效因人而異。非藥品廣告宣傳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利用患者群眾的“證言”,保證產品效果的宣傳,以此引誘患者購買。
四、奇方祖方包有效。奇方祖方包治的宣傳,讓消費者誤認為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好產品。實際上多數只是有名無實,其出處難于考證。
五、無效退款保療效。部分商家在非藥品廣告中打出了“無效退款”這個招牌,作為“定心丸”讓消費者服下,以求在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的消費群。
消費者想辨別廣告內容真假,應采取“四步判定法”:
一看批文。如沒有藥品廣告批準文號,又宣稱能治療疾病,則內容可信度存疑;
二審日期。有藥品廣告批文的判斷其是否過期,如已過期,則為未經批準刊播,同樣屬于涉嫌違規行為。
三查真偽。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庫網站(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進行查詢,對照審批內容,最終判定其是否為藥品,宣傳是否屬實。
四打電話。如以上辦法均無法確定廣告產品性質,請撥打咨詢電話0752-2873600,工作人員將詳細為你解答。
監管部門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謹防非藥品廣告宣傳藥品療效的忽悠手段,從廣告批文入手辨別廣告產品身份真假。切勿輕信違法廣告宣傳內容,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并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