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抗菌藥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許多專家學者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并糾正了一些抗菌藥使用錯誤,并且總結了9條常見的用藥誤區。
誤區一 發熱就要使用抗菌藥
根據權威機構關于發熱原因構成比的統計分析得出,感染性疾病占41%,腫瘤性疾病占18%,風濕性疾病占11%,其他疾病占14%,病因未明占16%。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發熱不是由感染引起的。如果不查明發熱原因就使用抗菌藥,有可能掩蓋病因或發熱原因不明的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如腫瘤等),或者不利于病原體檢出,造成診斷和治療的延誤。
誤區二 用抗菌藥治療感冒
雖然抗菌藥能抗細菌和某些微生物,但是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隨意使用抗菌藥只會增加副作用,使人體產生耐藥性。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1周左右就會康復。如果癥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用對癥治療就可以,不必使用抗菌藥。
誤區三 抗菌藥越貴越好
藥品并不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使用合理,幾分錢的藥也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有些藥價格高,是因為中間流通環節多,還有就是一般新藥也較貴。所以,群眾不必一味追捧“一分錢一分貨”,選對了抗菌藥,便宜的可以比貴的藥效果更好。
誤區四 抗菌藥越新越好
有的人盲目追求新藥,覺得新藥都好。其實由于新藥上市時間較短,很多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還沒有被發現,有可能造成身體傷害。所以,需要使用抗菌藥時,還是先從老藥選取。
誤區五 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
有的人急于求成,想盡快達到治療目的,就同時使用2種或2種以上的抗菌藥。事實上每種抗菌藥抗菌譜不同,如果用藥不當,輕則達不到理想的療效,反而使藥效降低,重則增加藥物毒副作用。所以,對于普通的細菌感染,無需聯合使用抗菌藥。
誤區六 使用抗菌藥預防感染
有些人有一種觀念,覺得平時經常服用抗菌藥可以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并不是什么感染都可以預防用藥。這種做法不僅達不到預防感染的目的,還會導致人體耐藥——到真正感染時,本來有效的抗菌藥可能就沒有效果了。并且對無細菌感染的炎癥預防使用抗菌藥既無治療效果,又可給患者帶來毒副作用和經濟負擔。
誤區七 廣譜抗菌藥優于窄譜抗菌藥
很多患者覺得感染了,最好選廣譜的抗菌藥,這樣不管是什么細菌都可以殺死。這種觀念比較普遍。但是隨著抗菌藥不合理應用的嚴重化,現在已不主張常規地應用廣譜抗菌藥,大量使用廣譜抗菌藥容易造成繼發二重感染,同時也增加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所以,在能確定病原菌的時候,要選擇窄譜的、有針對性的抗菌藥治療。
誤區八 打針比口服療效快
很多患者一旦感染,總是要求注射抗菌藥。事實上,感染的情況有輕有重,很多時候是不需要注射用藥,口服抗菌藥就能達到抗感染的目的,且輸液打針的不良反應比口服多。要根據病情選擇給藥途徑,不能盲目追求注射用藥。
誤區九 病情緩解就隨心所欲改變服藥時間和劑量
很多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不好,癥狀重了及時服藥甚至加量服藥,癥狀輕了就不及時服藥甚至停藥,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咕幍乃幮Х譃闀r間依賴性和濃度依賴性,如果不按時按量服,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或達不到作用時間,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產生耐藥性。
總之,使用抗菌藥時,必須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才能避免出現既達不到療效,又耽誤病情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