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海水水質環境影響 施工期水污染主要為施工鉆孔、疏浚等施工過程產生的懸浮泥沙、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船舶含油污水、陸域施工廢水等。 通過采取合理制定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合理劃定施工范圍、對港池疏浚開挖的速度進行適當的控制等措施,減少懸浮泥沙的產生。施工期作業船舶產生的含油污水和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經收集后交有處理能力的單位統一接收處理。陸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后,定期拉運至市政水質凈化廠進行處理。施工機械設備、車輛沖洗廢水等施工廢水擬經沉淀池等預處理后,回用于灑水抑塵等環節,不對外排放。 運營期廢水主要為碼頭值班人員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艙底含油廢水。 值班員工生活污水擬依托后方辦公樓的化糞池處理后,近期擬將污水收集并經過化糞池初步處理后,利用污水收集車收集運送至大亞灣第一水質凈化廠進一步處理;遠期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完畢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向海域排放。船舶生活污水上陸后,接入后方辦公區的化糞池預處理,近期擬將污水收集后,利用污水收集車收集運送至大亞灣第一水質凈化廠進一步處理;遠期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完畢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向海域排放。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能力的處理單位接收,不排放。 綜上所述,本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產生的廢污水均可得到有效處理,并無直接排海,對大亞灣海域水質影響較小。 (2)環境空氣影響 項目施工廢氣主要為施工機械廢氣,施工大氣污染排放量小而分散,施工揚塵則采取灑水降塵的方式,抑制揚塵的產生。項目附近沒有需要特殊保護的空氣環境敏感點,施工期大氣環境影響將隨施工的完成而消失,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很小。 項目運營期廢氣主要為到港船舶產生的燃油廢氣、運輸車輛的汽車尾氣等。通過對到港船舶、車輛進行定期保養,保證其處于良好的運轉工況,船舶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的船用燃油等措施,項目船舶燃油廢氣和運輸車輛尾氣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小。 (3)聲環境影響 施工期噪聲污染源主要為施工機械作業產生的噪聲,其排放強度與施工作業內容及機械、數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具有間斷性和暫時性。同時,項目周邊200米范圍內無聲環境敏感點,且工期較短,故施工期聲環境影響較小。 運營期,運營期,本項目主要為船舶、車輛入港噪聲。通過禁止鳴笛,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管理和檢測、保養各種機械設備以降低噪聲強度。項目200米范圍內無噪聲敏感點,施工噪聲的環境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4)固體廢物影響 項目施工期固廢包括建筑垃圾、疏浚土、鉆渣、棄土、施工船舶生活垃圾、陸域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隔油池含油污泥等。港池疏浚泥沙運至惠州港馬鞭洲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疏浚物臨時性海洋傾倒區進行拋泥,建筑施工垃圾、棄土等運至指定的余泥渣土受納場處理。船舶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上岸與陸域的生活垃圾一并交環衛部門集中處理。鉆渣全部回填于后方道路兩側,不對外傾倒。 運營期的固體污染物為碼頭工作人員生活垃圾和到港船舶的生活垃圾。本項目運營期碼頭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600kg/a,生活垃圾集中分類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進行收集處置。到港船舶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560kg/a,船舶生活垃圾待船舶靠岸后,交由環衛部門進行收集處置。 綜上所述,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固體廢物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氣 施工:施工現場出入口應當安裝監控車輛出場沖洗情況及車輛車牌號碼視頻監控設備,安裝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施工車輛必須定期檢查,破損的車廂應及時修補;施工機械及船舶應選用耗油低、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發動機,并使用低硫油,保持設備的完好運行,減少施工機械廢氣。 運營期:到港船舶、車輛進行定期保養,保證其處于良好的運轉工況,船舶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的船用燃油等措施。 2、廢水 施工期:施工期作業船舶產生的含油污水和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經收集后交有處理能力的單位統一接收處理。陸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后,定期拉運至市政水質凈化廠進行處理。施工機械設備、車輛沖洗廢水等施工廢水擬經沉淀池等預處理后,回用于灑水抑塵等環節,不對外排放。 運營期:值班員工生活污水擬依托后方辦公樓的化糞池預處理,船舶生活污水上陸后,接入后方辦公區的化糞池預處理,近期擬將上述污水收集并經過化糞池初步處理后,利用污水收集車收集運送至大亞灣第一水質凈化廠進一步處理;遠期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完畢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網,不向海域排放。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能力的處理單位接收,不排放。 3、噪聲 施工期:優先選取低噪聲、低振動的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作業過程中加強對各種機械的管理、維護和保養;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施工機械設備組合以及施工時間;對施工場界進行圍蔽處理;嚴格按照《建筑施工廠界噪聲限值》(GB 12523-2011) 要求控制施工場界噪聲排放。 運營期:禁止入港港船舶、車輛鳴笛,加強管理和檢測、保養各種機械設備以降低噪聲強度。 4、固體廢物 施工期:船舶和陸域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均收集后送岸上環衛部門統一處理。港池疏浚泥沙運至惠州港馬鞭洲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疏浚物臨時性海洋傾倒區進行拋泥,建筑施工垃圾、棄土等運至指定的余泥渣土受納場處理。鉆渣全部回填于后方道路兩側。 運營期:船舶生活垃圾待船舶靠岸后,與碼頭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環衛部門進行收集處置。 5、環境風險 本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船舶碰撞引起的溢油事故,經風險預測碼頭裝卸操作性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結果可知,由于本項目鄰近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周圍有大亞灣自然保護區功能區緩沖區和核心區,若發生溢油,油膜抵達大亞灣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實驗區的最短時間1h。 因此,項目施工期應加強,施工階段應著重考慮船舶航行安全、施工作業安全和通航安全,并采取相應的溢油事故防控措施。遇到風暴潮、臺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提前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避免發生船只碰撞、翻船等事故。 項目運營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加強防范,完善事故溢油應急設施,制定應急預案,儲備應急物資。建設單位在認真、切實落實環境風險評價提出的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可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