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項目施工期為3個月,施工完成后紅樹林種植面積4.65公頃。 (1)水動力影響 項目建設對海域水動力環境影響較小,工程后取土區水深增加,流速出現一定程度減緩,工程后紅樹林種植區形成潮汐通道流速增加,總體上潮流變化不大。 (2)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影響 本項目對地形地貌的沖淤環境影響較小,在生態修復工程前端區域工程后發生一定程度淤積,最大淤積速度為0.03m/a,取土區工程后水深增加,流速稍有減緩,該區域懸沙較工程前容易沉降,工程后出現輕微淤積,大部分區域淤積速度為0.04m/s。取土區和紅樹林種植區工程后流速增加出現,出現一定程度的沖刷,最大沖刷速度出現在取土區南側區域,大部分區域沖刷速率不超過0.1m/a,整體上看,本項目對于地形地貌的沖淤影響不大。 (3)海水水質環境影響 項目取泥、灘涂整地過程中由于設備的攪動作用會產生一定的懸浮物污染,使得泥沙懸浮,造成水體混濁水質下降,主要污染物為SS。數模計算結果顯示,施工過程中懸沙增量大于100mg/L的懸沙包絡線濃度場面積為2.17km2,大于50mg/L的懸沙包絡線濃度場面積為3.04km2,大于20mg/L的懸沙包絡線濃度場面積為5.03km2,大于10mg/L的懸沙包絡線濃度場面積為6.69km2,懸浮泥沙主要隨漲落潮流向工程所在海域擴散,10mg/L包絡線向西南(大亞灣)擴散最遠距離約為3.34km。 施工期施工人員住宿與辦公租用附近民房,生活污水納入當地居民生活污水一同處理;船舶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由施工單位通過簡易收集設備將污水統一收集后交由惠東縣稔山污水處理廠處理,不排入項目及其附近海域,不會對項目所在海域及附近海域的水質產生明顯的影響。 項目營運期不產生廢水,不向海域排放廢水。 (4)海洋沉積物影響 施工過程產生的懸浮泥沙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在施工地附近擴散和沉淀。由于無外來污染物,施工擾動海區產生的懸浮物再次沉降,對本海區表層沉積物環境質量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沉積物質量仍將基本保持現有水平。 (5)海洋生態影響 施工期取泥、灘涂整地過程由于設備的攪動作用引起海水中懸浮物含量的增加,使一定范圍內的海水變得渾濁,海水透明度降低,結合海洋水質預測章節懸浮泥沙擴散的分析結果,施工引起的懸浮泥沙增量面積超過10mg/L的總面積較小,且本項目施工期較短,影響的范圍有限,施工一旦停止,影響程度迅速降低,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正常。本項目施工懸浮泥沙影響范圍主要為集中在取土區及灘涂整地區域周圍。取土區不涉及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保護區,項目不占用紅樹林,與海藻場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和海草床生態系統及保護物種(文昌魚)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距離較遠。因此,本項目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 (6)環境空氣影響 項目施工期主要大氣污染源為施工機械設備、施工船舶燃油廢氣,施工機械設備、施工船舶主要污染物為CO、NOx、SO2、HC等。施工機械運行過程中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多為短期影響,施工期結束,這種影響隨即消失。由于本工程施工作業區域位于遼闊的海域,施工船舶作業廢氣擴散條件較好,廢氣產生具有間歇性、短期性和流動性的特點。施工單位可通過加強管理,采用清潔能源原料,做好施工船舶的維修和保養工作等措施減少廢氣產生。因此,施工期產生的廢氣對周邊大氣環境產生的影響較小。 (7)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周邊沒有敏感點,施工期機械運行過程中對聲環境的影響多為短期影響,施工期結束,這種影響隨即消失。施工單位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主輔機噪聲排放,避免不必要的船舶汽笛聲;加強設備檢修,使施工機具、齒輪和軸承等保持良好的潤滑條件,減小機械部件的振動,以降低振動噪聲,對周邊聲環境的影響很小。 (8)固體廢物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產生源為灘涂清理產生的石塊、海岸帶清理產生的垃圾及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項目灘涂清理產生的垃圾量集中收集堆放后,再用車輛運輸到政府指定位置堆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置。在做好以上管理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不會對環境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養護撫育期垃圾清理會產生垃圾雜物、海藻等一般固廢,可回收部分交由回收單位回收處理,不可回收部分交由環衛部門處理。運營期不會產生固體廢物,因此本項目固體廢物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小。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氣 施工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①對入場施工機械進行管理,檢查合格的機器才可進場作業,盡量減少施工機器包括車船產生的燃油廢氣。②施工船舶、施工機械的燃氣廢氣,屬自然排放。要加強管理,采用符合標準的低含硫燃料。 2、廢水 施工期水污染保護措施:①優化取泥施工作業方案和時序、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數量和位置,盡量縮短取泥作業工期,有效控制懸浮泥沙產生的污染。建議在作業船舶外圍采用防污簾防護,有效控制懸浮泥沙產生的污染,最大限度減少施工懸浮物對周圍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②在大潮期,水流流速較大,泥沙較難沉降,盡量減少在大潮期取泥作業。選擇中、小潮、海況好的時間施工,以減小懸浮物的擴散范圍。③在超出其安全系數的惡劣天氣條件下,應停止作業。④在施工過程中需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定期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保持挖泥設備的良好運行和密閉性,確保設備長期處于正常狀態,發生故障后應及時予以修復。⑤施工過程中吹填點盡量靠岸,遠離溢流口,且溢流口設置一定的水位高度,讓吹填入圍堰內泥水保持一定的靜水時間或足夠的緩慢流動時間,讓大部分泥沙得以沉降。⑥施工期作業船舶產生的含油污水經收集后交由有處理能力的單位統一接收處理,接收及轉運過程接受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監督,禁止直接排入海水中。船舶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由施工單位通過簡易收集設備將污水統一收集后交由惠東縣稔山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得直接排放。 3、噪聲 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船舶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主輔機噪聲排放,避免不必要的船舶汽笛聲;加強設備檢修,使施工機具、齒輪和軸承等保持良好的潤滑條件,減小機械部件的振動,以降低振動噪聲。 4、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防治措施:①施工單位不得隨意拋棄廢棄材料、舊料和其它雜物,應盡可能地回用,不能利用的應有計劃、有步驟地搬運或堆存。②施工區域設有垃圾桶,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③項目灘涂灘面清理產生的石塊等垃圾集中堆放后,再用車輛運輸到政府指定位置堆放。 5、環境風險 為有效避免風險事故發生和事故發生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項目從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導致的船舶油品泄漏等方面識別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并對應制定了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施工期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避開臺風季節,在臺風季節施工做好各項抗臺預案和安全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船舶應注意與附近船舶保持適當距離,避讓靠離泊船舶,以保證船舶航行和靠離泊的安全;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制定應急計劃,編制溢油事故應急預案,施工作業船舶在發生溢油事件時,應立即啟動溢油事故應急預案,采取必要的措施,查明事故發生泄漏的源頭,采用合適的材料和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以免所泄漏油漫滲入海。及時對污染海域進行有效圍閉并快速進行人工抽離,對已清除泄漏油品的海域進行相關的采樣檢測,以確保所泄漏的污染物質已徹底清除。 6、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盡量減少在大潮期取泥作業,選擇中、小潮、海況好的時間施工,以減小懸浮物的擴散范圍;施工過程中吹填點盡量靠岸,遠離溢流口,且溢流口設置一定的水位高度,讓吹填入圍堰內泥水保持一定的靜水時間或足夠的緩慢流動時間,讓大部分泥沙得以沉降;項目施工完成后,采取生態補充措施,以此彌補生物資源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