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項目利用現有6#泊位增加作業品種,利用碼頭現有設施,施工期不涉及施工內容,因此不涉及施工期污染物產生及排放。 (1)海洋環境影響 本項目利用現有泊位增加油田化學品中的相關危險貨物運輸,不涉及水工構筑物工程建設,因此對海洋環境無影響。 (2)海洋生態影響 本項目利用6#危化品泊位現有危險貨物裝卸作業面進行裝卸,不新增占地。船舶航行影響的范圍較工程前沒有增加或者改變,影響的程度基本不變。航行過程中只要加強管理,控制航道船舶行駛速度,保障船舶運輸安全,非事故狀態下不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3)水環境影響 項目不新增勞動定員,不增加廢水產生量,生活廢水排入石化區污水管網,由惠州大亞灣清源環保有限公司旗下的大亞灣石化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不向海域排放廢水。 (4)環境空氣影響 運營期間本項目碼頭區域門座式起重機采用電力,主要大氣污染源為運輸車輛及裝卸作業期間船舶排放的少量尾氣,為瞬時源,對環境影響很小。 (5)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除了裝卸貨種發生變化外,噪聲源種類不變,仍為裝卸機械噪聲、運輸車輛噪聲、船舶進出港時設備運行和鳴笛產生的噪聲,其中船舶鳴笛噪聲較大。 根據企業自行監測結果顯示,現有項目廠界各監測點噪聲監測值范圍晝間噪聲在55~62dB(A)之間,夜間噪聲在50~54dB(A)之間,東廠界、南廠界和北廠界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4類標準,西廠界滿足3類標準要求。 綜上分析可知,碼頭邊界噪聲不會對區域聲環境質量造成影響。 (6)固體廢物影響 本項目不新增工作人員,因此不新增生活垃圾。生產過程主要為貨品裝卸,無固體廢物產生。現有工程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收集后委托惠州大亞灣利萬家鵬騰環保實業有限公司清運。含油污水收集后暫存在危廢儲存池,其他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后暫存在危廢暫存間,委托有資質的危廢公司(惠州市東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處置。 綜上,企業固體廢物處置合理,不會對區域環境產生二次污染。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水 本項目不新增員工,現有碼頭作業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由碼頭區域生活污水管網收集,最終匯入市政污水管網,由大亞灣石化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目前到港船舶廢水由船東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收集處置。碼頭已具備接收到港船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的能力,可以接收船舶廢水。 2、廢氣 6#泊位現有裝卸作業主要利用2臺25t電驅動門機,現場裝卸的化學品均為包裝、密封良好的單元吊裝組塊,無液態物質揮發和泄漏;除現場車船廢氣外裝卸作業活動無大氣污染物產生。本次新增運輸車輛運次少,車輛尾氣污染物排放量較小。本次不新增船舶運輸頻次,只要加強運輸船舶燃油品質管理,落實《船舶大氣污染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交海發〔2018〕168號)中要求的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油的要求,項目車船廢氣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廢氣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3、噪聲 本項目利用現有車船和裝卸設備,本項目實施后,碼頭吞吐量不變,因此無新增噪聲設備。碼頭作業產生的噪聲主要為裝卸設備、裝卸作業及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維護等措施,降低噪聲對環境的影響。 4、固體廢物 本項目不新增固體廢物,基地現有固體廢物處置合理。 5、環境風險 項目6#泊位運輸的危險貨物多采用防水紙箱、密封桶、鋼罐、石蠟罐/鉛罐等形式包裝。各類物質均為單體包裝非散貨運輸,單次運量小,均未達到各類物質相對應的危險物質臨界量。運輸裝車和裝船采用吊籠分體或分組吊裝,因作業失誤或包裝破損情況下發生的泄漏、火災或爆炸次生污染物對環境影響較小。為有效避免風險事故發生和事故發生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項目針對貨物泄漏、火災爆炸及船舶溢油等環境風險等均制定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具體如下: (1)管理措施:中海石油(惠州)物流有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管理及風險管理措施: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理程序、有毒有害物質及油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理程序、放射源泄漏事故應急處理程序、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程序、工藝技術規程、門座式起重機操作規程、輪胎吊操規程、叉車操作規程、牽引車/平板車操作規程、配電站操作管理制度、指揮中心作業流程、機械隊作業規程、裝卸隊作業規程、重大件作業規程、甲方物資管理流程、HSE規程等。從作業本質安全上做到風險預防。 (2)事故廢水防控體系:6#泊位碼頭危險貨物運輸作業面已全面硬化,并已做好防滲處理,碼頭前沿護輪坎在發生事故時可以全部進行封閉,防止事故狀態下的初期雨水、含有污染物質的事故廢水漫流排入海域。 6#泊位碼頭危險貨物裝卸作業面周邊設置初期雨水、事故廢水圍控及導流設施,排水導流溝分別與初期雨水池及事故水池連通,事故情況下,將污水排至事故污水池(110立方米),設置的初期雨水池和事故水池容積滿足事故廢水暫存的需要。 極端情況下,事故水池的廢水可通過潛污泵提升至6#碼頭西側已建污水收集池,再通過排污泵經石化區污水管網排入石化區公共應急池(4萬立方米),事故廢水不會外排,因此在發生風險事故時,廢水不會進入外環境。 本項目設置事故廢水“三級”收集和應急儲存設施,以滿足事故狀態下收集事故廢水的需要,形成了有效的防控體系,完善了預防水體污染的能力。在發生重大事故時,可利用防控體系有效控制事故廢水。 (3)貨物落海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危險貨物運輸作業過程中,如不慎發生墜海,應及時向海事等主管部門報告,根據事故發生區域的海域海況及相關作業條件,能進行打撈的盡量打撈;不能進行打撈的情況下,應做好相關污染物的后續應急監測,掌握污染物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 (4)放射源落海事故風險防范措施:放射源專用包裝箱上安裝有浮球及北斗定位裝置,在事故狀態下,若裝有放射源的箱體掉落入海,押運員會立刻向作業公司報告,啟動現場處置方案,船長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停止航行,拋錨守護,記下此刻坐標,海況,落海的源號,浮標位置等信息,等待打撈。在此期間,提醒過往船只繞開而行。因放射源鋼箱上有兩道鎖,內部鉛罐也上鎖,因此,放射源箱體即便掉落入海,放射源也不會灑落出來,且放射源落海后會按規定打撈上來,因此,放射源落海后經采取以上措施后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5)船舶溢油事故風險防范措施:發生小規模溢油時,應及時組織溢油應急力量進行處理。發生較大規模的溢油時,及時調用區域應急力量進行支援,協同清除溢油污染。發生航道溢油事故,且溢油量較大時,立即報告給當地海事局以及周邊敏感區,啟動區域應急聯動預案,協調區域所有應急力量,根據海況條件布設圍油欄圍住溢油船舶,防止泄漏的油品繼續擴散。 綜上所述,采取以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后,本項目環境風險可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