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項目屬于生態影響類項目,主要的環境影響發生在施工期,不涉及運營期建設內容。 (1)水動力影響 本工程建設前、后代表點流速和流向對比分析表明,項目建設后對海域潮流流速的改變非常小,所選取的10個坐標點處流速變化不大于0.003m/s,所選取的10個坐標點處流向變化表明在疏浚工程實施后流向變化不大于5°。整體而言,項目建設后對附近海域的流場變化很小。 (2)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影響 本工程所在海域水動力條件較弱,工程后工程海域漲、落急流速基本不大于0.2m/s,在正常氣象條件下,對底砂的起動力很弱。疏浚完成后,會對局部海哉產生輕微的沖淤影響,其中,在專用航道南側的年淤積強度最大,約0.2m/a,沖刷主要發生在擬疏浚范圍西側和東南側海域處,年最大沖刷強度為0.05m/a,整體影響范圍局限在疏浚附近海域內,影響范圍很小。 (3)海水水質環境影響 本項目疏浚施工作業產生的懸浮泥沙將給周邊水域帶來一定的污染。但從分布趨勢看,疏浚施工產生的懸沙擴散主要是在工程區附近,高濃度懸沙主要發生在施工區域范圍內,水流對懸浮泥沙的輸移擴散作用較弱,懸浮泥沙落淤主要為自身沉降為主,這與本項目所在海域水動力條件相一致。整體上看,大于100mg/L高濃度區范圍包絡線面積0.154km2,大于10mg/L的包絡線面積為4.150km2。 由于本項目疏浚施工面積不大,故影響范圍有限,所產生的影響是暫時和局部的,加之懸浮泥沙自身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隨著施工作業的結束,預計工程海區的水質會很快恢復至原有的水平。 (4)海洋沉積物影響 本項目對沉積物環境影響主要在施工期。疏浚產生的懸浮泥沙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在施工地附近擴散和沉淀。 本項目疏浚作業將改變了疏浚區域的沉積物環境,疏浚范圍內的沉積物環境也將被徹底破壞,因此,工程將對沉積物環境造成一定的干擾,但由于無外來污染物,由施工擾動海區產生的懸浮物再次沉降對本海區表層沉積物環境質量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沉積物質量仍將基本保持現有水平。 (5)海洋生態影響 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疏浚工程,疏浚用海短時間內改變海域底質環境,疏浚造成水體懸浮物濃度增加,,使一定范圍內的海水變得渾濁,海水透明度降低,結合海洋水質預測章節同類項目懸浮泥沙擴散的分析類比結果可知,樁基施工引起的懸浮泥沙增量面積超過10mg/L的總面積較小,影響范圍較小,且施工期間,影響是短暫性且影響的范圍有限,施工一旦停止,影響程度迅速降低,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正常。本項目施工懸浮泥沙影響范圍主要為疏浚施工區域周圍,不占用紅樹林,與海草床及保護物種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距離較遠。因此,本項目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 (6)環境空氣影響 本項目的廢氣污染源主要為施工船舶產生的燃油廢氣,主要污染物為SO2、NOx等,此類廢氣為間斷排放,本項目的作業時間相對有限,燃油量少,施工船舶使用符合標準的燃料油,其煙氣產生量相對較少,將隨著施工的結束將消失。 (7)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施工船舶,周邊沒有敏感點,聲環境不敏感。施工單位采用低噪聲的施工設備,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對周邊聲環境的影響很小。 (8)固體廢物影響 本項目主要的固體廢物為船舶生活垃圾、疏浚土。施工船舶生活垃圾定期接收至岸上,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理,疏浚土經檢測符合相應海域沉積物質量標準要求,擬采用全部海拋的方式,傾倒至“大亞灣外西部臨時性海洋傾倒區”。本項目的固廢均能得到有效處置。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廢氣 施工期:加強施工船舶的日常維護管理,使用的施工船舶采用硫含量小于等于0.5%m/m的船用燃油。 運營期:本項目不涉及運營期建設內容。 2、廢水 施工期:采用精確的DGPS定位系統,減少應掃淺開挖而增加的超挖方量,進而減少懸浮物釋放對周圍水體的影響;要求挖泥船采用自動調節溢流口的裝置;嚴格控制疏浚土運輸過程中的泄漏,對疏土輸送進行實時的監控,將泄漏量控制在最小,避免輸送過程中的泄漏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船舶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采用船上配備的儲污水箱進行收集和貯存,禁止向海域水體排放,上岸后交由有處理能力的單位接收處理,船長和接收單位負責人應做好接收污染物記錄,以備核查。 運營期:本項目不涉及運營期建設內容。 3、噪聲 施工期:采用低噪聲船舶,應有效控制主輔機噪聲,船舶可在發動機排氣管安裝彈簧吊架加以固定,機艙上布置主輔機消聲器,合理設置消聲器和機艙室結構,限制突發性高噪聲,避免不必要的船舶汽笛鳴放。 運營期:本項目不涉及運營期建設內容。 4、固體廢物 施工期:施工船舶垃圾應做好日常的收集、分類與儲存工作,靠岸后由具有處理能力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負責接收和處置,嚴禁將施工人員在船舶產生的生活垃圾傾倒入海污染水域;本項目疏浚物擬全部海拋;建設單位應對施工期固體廢物收集處置工作進行監督,與施工單位簽訂環保責任書,由施工單位負責施工期所有固體廢物的處理。 運營期:本項目不涉及運營期建設內容。 5、環境風險 施工期:規范施工作業方式,加強施工管理,并且施工前做好溢油應急預案及防護措施。 運營期:本項目管理處應建立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事故通報聯動機制和事故處理中的配合機制,應急預案制定后要與上述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接觸,把本項目的預案納入各級政府的應急援助體系之中。 6、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疏浚施工盡可能避開漁業資源繁殖季節;疏浚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采用對水體擾動小的挖泥船等船舶和設備,避免泥沙的擴散和再懸浮,減小懸沙影響程度和范圍,減小對魚卵仔魚的影響施工單位底棲生物;開挖時準確定位、詳細記錄其過程,嚴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進行作業;應選擇適合的時間進行疏浚,并在施工混水區投放設置防污簾,控制SS擴散范圍;疏浚物運輸傾倒過程中應加強監督管理,防止違規作業。結合本地海洋環境管理實際情況,報告建議本項目可配合主管部門落實“涉海環境風險源排查”,通過更新完善涉海風險源信息,支持主管部門的生態補償決策,使得后期落地的生態補償措施更加精準和有效,以間接的方式支持大亞灣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