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本項目為消防船專用碼頭,施工期為12個月,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分為施工期和營運期影響。 (1)施工期 ①海洋環境影響 施工期本項目對海洋水文動力及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的影響較小。施工期懸浮物增量預測結果顯示,疏浚施工作業過程中懸沙濃度大于100mg/L的包絡線面積為0.063km2,懸沙濃度大于10mg/L的包絡線面積為0.185km2;樁基施工作業過程中懸沙濃度大于100mg/L的包絡線面積為0.003km2,懸沙濃度大于10mg/L的包絡線面積為0.036km2。項目施工期引起的懸浮泥沙量和影響范圍較小,懸浮泥沙增量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施工點附近。由于本項目產生的懸浮泥沙為該海域天然沉積細砂混淤泥,這些入海的懸浮物只是使部分沉積細砂混淤泥進行重新分布,對該海域的沉積物環境質量不會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本項目部分工程位于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內,但不在大亞灣海洋自然保護區范圍內,項目距離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約2.0km。從水環境影響預測結果來看,10mg/L包絡線向西南向擴散最遠距離約0.7km,向東北向擴散最遠距離約0.6km。項目施工期引起的懸浮泥沙量和影響范圍較小,懸浮泥沙增量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施工點附近,基本不會影響到廣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不會對保護區的水質、生態環境和保護對象產生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經收集后由施工船方自行委托相關單位接收后統一處理,因此,只要嚴格施工管理,一般不會發生污染,不會對海域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②大氣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間大氣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揚塵、施工船舶、車輛及施工機械燃油廢氣等。經分析,本項目施工期間施工機械、船舶、運輸車輛尾氣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環境影響可接受。 ③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施工設備、施工船舶以及材料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經分析,在施工場地20m處,各個施工階段產生的噪聲均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晝間標準的要求;在100m處可滿足夜間標準的要求,且施工噪聲大多為不連續性且具有分散性,噪聲會隨著施工作業的結束而消除。項目碼頭距離最近的聲環境保護目標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辦公樓約140米,因此,施工噪聲對周圍聲環境保護目標影響不是很大。 ④固體廢物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間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陸域生活垃圾、船舶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灌注樁泥漿、鉆渣及疏浚淤泥等。陸域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環保部門定期清運;船舶生活垃圾定期接收至岸上,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理;建筑垃圾嚴格執行當地建筑垃圾排放管理辦法,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置;灌注樁泥漿、鉆渣經沉淀處理后嚴格執行當地建筑垃圾排放管理辦法,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置;疏浚淤泥采用自航泥駁船將疏浚泥拋至惠州港馬鞭洲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疏浚物臨時性海洋傾倒區。 ⑤環境風險評價 本項目施工船舶較少,且均為小型船舶,施工區域主要為港池附近,項目發生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海上溢油風險概率較低。若發生溢油,則須在5h的時間內,采用吸油氈、圍油欄等應急設施盡快吸附事故溢油,避免對大亞灣海洋保護區及霞涌-稔山文體休閑娛樂區產生影響。同時,項目應做好船舶施工人員安全操作教育工作,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溢油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在此基礎上,本項目船舶溢油事故所產生的環境風險可以控制在可接受風險水平內。 (2)營運期 ①海洋環境影響 項目營運期廢水主要包括船舶及碼頭工作人員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項目船舶生活污水經接收管收集后排至港區污水井后由市政污水管網排入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處理;碼頭工作人員生活污水依托后方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三級化糞池預處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網排入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處理;船舶含油污水統一收集后交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不會對所在海域的海水水質產生影響。 ②大氣環境影響 本項目為消防船專用碼頭,不涉及貨物的運輸,項目運營期大氣污染源主要來自碼頭船舶廢氣,排放污染物總量小,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 ③聲環境影響 項目營運期對附近聲環境的影響主要為船舶噪聲,除參與救援及定期巡邏外基本停靠在碼頭,船舶運行時間較為固定,一般停靠港后不開動發動機,且項目距離周邊聲環境保護目標較遠,因此,項目營運期不會對周邊聲環境造成明顯影響。 ④固體廢物環境影響 項目營運期間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員工生活垃圾及船舶維修保養廢物。項目碼頭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經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及時清運處理,不傾倒入海;船舶維修保養廢物主要為船舶在維修保養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廢潤滑油及含油廢抹布等,定期收集后交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 ⑤環境風險評價 本項目為消防船專用碼頭工程,不存在危險物質的運輸和使用,運營期碼頭消防船舶主要職責為對附近海域船舶火災事故做出及時救援,大部分情況下消防船舶均停靠在碼頭區域,發生船舶碰撞等事故造成海上溢油風險概率較低,且項目消防船舶上方及碼頭后方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內配備了相應的圍油欄、吸油氈及儲存裝置等溢油應急物資,同時,項目須定期對消防船舶進行檢查,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避免由于機械事故或者出現跑、冒、滴、漏等情況所造成的對海域的污染。在此基礎上,本項目船舶溢油事故所產生的環境風險可以控制在可接受風險水平內。 二、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 ①廢水 施工期船舶產生的生活污水經收集后由施工船方自行委托相關單位接收后統一處理,不在港區排放;施工場地內設置流動廁所,陸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每隔1-2天用抽糞車抽走運往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施工現場運輸車輛及施工設備沖洗廢水經隔油、沉淀預處理后回用于陸上灑水抑塵等環節,油渣經收集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經收集后由施工船方自行委托相關單位接收后統一處理,不在港區排放。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對水環境影響較小。 ②廢氣 施工場地灑水抑塵,設置圍擋、遮蓋等防塵措施;施工船舶、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使用合格的燃料油,選用高效低耗的優質燃料,對入場施工機械進行管理等。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項目的大氣環境影響較小,可接受。 ③噪聲 施工期采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工藝,振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應加裝減振機座,固定強噪聲源應考慮加裝隔音罩,加強各類施工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管理,運輸路線盡量繞開周圍的村莊、學校、醫院等;穿越集中區禁止任意鳴笛。 ④固體廢物 施工期陸域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船舶生活垃圾定期接收至岸上,交由環衛部門接收處理;嚴格執行當地建筑垃圾排放管理辦法,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置;經沉淀處理后嚴格執行當地建筑垃圾排放管理辦法,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置;疏浚淤泥采用自航泥駁船將疏浚泥拋至惠州港馬鞭洲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疏浚物臨時性海洋傾倒區。采取本次評價提出的各項固體廢物處理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固廢均進行了妥善處置,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⑤環境風險 本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船舶溢油事故,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加強防范,杜絕船舶溢油事故的發生,并做好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與應急預案,落實應急設備、器材的配備,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和營運。一旦發生船舶溢油事故,施工單位應立即啟動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第一時間通知當地海事部門、環保部門和漁業部門做好相關應急工作,控制和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建設單位在切實做好健康、安全和環保管理、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制定完善地應急預案和區域聯動長效機制的前提下,本項目環境風險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數量、位置、挖泥進度,采用懸浮物產生量較小的挖泥船作業;疏浚作業前檢查挖泥船和運泥船艙門的密閉性等;做好施工期的海水環境跟蹤監測與環境監理工作,及時了解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的實際影響,以便及時采取調控措施;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施工人員對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的意識,制定有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等生態補償措施對海洋生物資源損失進行補償;疏浚作業應盡量避免魚類的產卵孵化期(3~5月),無法避免時須配以綜合治理手段以保證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 建設單位在認真、切實落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基礎上,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 (2)營運期 ①廢水 船舶生活污水經接收管收集后排至港區污水井后由市政污水管網排入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處理;碼頭工作人員生活污水依托后方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三級化糞池預處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網排入大亞灣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處理;運營期船舶含油污水統一收集后交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不在港區排放;加強船舶自身的防污管理。 ②廢氣 對碼頭船舶進行定期檢修和維護,保證其處于良好的運轉工況,使用優質燃料油。 ③噪聲 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對故障設備進行維修,杜絕設備不正常運行造成較大的噪聲影響,同時選用低噪聲的消防船和快速救援艇,平時禁止船只鳴笛。 ④固體廢物 生活垃圾經分類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及時清運處理;船舶維修保養過程中產生的廢潤滑油及含油廢抹布等危險廢物依托后方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危廢間暫存,定期收集后交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 ⑤環境風險 規范碼頭管理,建立健全碼頭安全運營和防污染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船舶交通管制系統和海上安全保障系統,定期對消防船舶進行檢查,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加強值班防范異常情況的發生,同時在碼頭設置現代化通訊設備,使泄漏事故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和救援;消防船舶及碼頭后方大亞灣海陸消防救援站內應配備相應的圍油欄、吸油氈及儲存裝置等溢油應急物資,同時加強日常訓練和演練,通過培訓、演習提高應急隊伍整體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