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公告)
2017年,惠州市審計局組織全市審計機關開展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采取按季度、分專題審計的方式,其中重點審計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行動計劃、簡政放權及“放管服”改革、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現將審計結果公告如下:
一、貫徹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的總體情況
(一)去產能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惠州市認真落實去產能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部分政策措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6年底,惠州市共完成產業梯度轉移(承接)項目65個、項目投資額合計202.92億元,分別超額完成省下達2016年工作目標任務的130%和225.47%;惠州市全市國有關停企業234戶,已全部完成出清。
(二)去庫存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惠州市認真落實去庫存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積極擴大有效需求,推進打通供需通道,穩定市場,消化房地產庫存。截至2016年底,全市商品房庫存面積為654.05萬平方米,較2015年年末(1297.75萬平方米)下降643.7萬平方米,2016年全市商品房新增面積1033.23萬平方米,消化面積1676.93萬平方米,去庫存周期為4.7個月。
(三)去杠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惠州市各級金融主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去杠桿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著力推動金融去杠桿,積極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效維護金融秩序,部分政策措施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降成本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惠州市、縣兩級于2016年10月前全部出臺了降成本行動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積極部署落實降成本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正稅清費,努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輕企業負擔,部分政策措施已經取得較好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和省)減免11億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減免約233.5萬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計約11億元。
(五)補短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惠州市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認真落實補短板行動計劃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加快補齊城市公共安全、農村基礎設施、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環保設施、信息化和城市地下管網等方面的短板。
(六)簡政放權政策落實及“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為推進簡政放權政策落實及“放管服”改革,惠州市、縣兩級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印發了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責任單位,確定了任務完成時間,并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成立了惠州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領導小組、惠州市“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專責工作小組,全面統籌推進改革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七)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政策落實情況。為更好地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市經信局印發了《惠州市2017年工業投資和工業技術改造目標》,詳細分解各縣(區)年度指標任務。各縣(區)均按分解任務內容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加快推進工業轉型。截至2017年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8億元,同比增長7%;全市7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49.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7.8%。
(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圍繞創新發展戰略,有關部門和地方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加大工作扶持力度,推動產學研密切合作。截至2017年8月,惠州市擁有省新型研發機構7家、市新型研發機構2家,并培育在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46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企業數量達460家。
(九)2017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情況。惠州市按照“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精準脫貧舉措,對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分類指導、因人施策,大力實施項目扶貧、光伏扶貧、抓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旅游扶貧、教育扶貧、醫療保險扶貧、“互聯網+”扶貧、行業和社會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十大扶貧模式。其中在產業方面,立足當地資源,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程,充分結合貧困地區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域特點等優勢,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游景點、線路,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在醫療保險方面,惠州市扶貧辦與中國人保惠州分公司、中國人壽惠州分公司簽訂《惠州市保險扶貧合作框架協議》,加大貧困戶抗災、防病能力。
二、跟蹤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去產能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方面存在的問題。截至2016年底,市本級國有“特困企業”脫困任務未能按期完成。
(二)去庫存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方面存在的問題。截至2016年底,惠東縣、大亞灣開發區尚未出臺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實施意見;博羅縣、龍門縣尚未對商品住房項目停止實施“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占全部套型70%以上”的要求。
(三)去杠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方面存在的問題。截至2016年底,惠城區、龍門縣、仲愷高新區尚未與當地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等“一行三局”和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定期會商及信息共享制度;惠城區和仲愷高新區尚未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日常監管和風險預防處置工作機制;惠城區和仲愷高新區尚未采取措施推動互聯網自律組織建設。
(四)補短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方面存在的問題。截至2016年底,惠東縣、龍門縣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未納入2016年城鄉規劃;惠陽區、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尚未按照省、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編制完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市金龍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進度較為緩慢;從莞高速公路惠州段項目建設資金不到位、工程建設進度滯后。
(五)簡政放權政策落實及“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方面存在的問題。大亞灣開發區執行收費政策不夠嚴格,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向38家企業收取屬于免征范圍內的“委托性衛生防疫服務費”和“衛生監測費”共49筆,涉及金額4.46萬元。
(六)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政策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截至2017年6月底,惠東縣、龍門縣、仲愷高新區工業投資和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度目標任務完成進度緩慢。
(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截至2017年9月底,市直個別單位2013至2014年未及時安排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資金使用導致資金使用效益低、未按規定程序調整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龍門縣部分創新驅動發展項目專項資金未單獨立項核算。
(八)2017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尚未建立扶貧開發資金使用臺賬。截至2017年9月底,惠東縣、博羅縣2016年底已脫貧的建檔立卡低保家庭中有150戶362人未足額領取2017年1月至6月低保金,未按扶貧政策要求保留原有農村低保待遇及補差水平6個月;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存在14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未及時納入生活費補助范圍,未能按規定享受學生惠民資助政策領取生活費補助每人每學年3000元,涉及金額42.9萬元;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已參加2017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6009人未獲個人繳費財政資助,涉及金額138.21萬元。
三、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審計部門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及建議,相關部門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大力度推動國家和省各項重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整改成效較為明顯的有:一是截至2017年6月30日,市屬特困企業已出清戶數為11戶,其中非滾動企業10戶,滾動企業1戶。2016年市屬特困企業出清任務已全額完成;二是從2017年4月8日起大亞灣開發區已按照上級要求全面停止征收衛生檢測、委托性衛生防疫服務費,截至12月11日,已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全額退回49筆共計4.46萬元給相關企業;三是從2017年8月份起全市建立扶貧開發資金使用臺賬,各縣于每月15日和30日前將縣級統籌扶貧資金建設項目進度情況報市扶貧辦,并由市委農辦(扶貧辦)每月通報一次最新進展情況,加大扶貧資金使用監督力度;四是對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保障政策延續性不強問題,博羅縣針對本縣48戶97人進行入戶核查,經博羅縣政府同意,已于2017年12月8日補發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97人低保金共30.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