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首開區一期工程動工建設;當天,惠陽恒昂科技產業園在淡水洋納村動工建設。繼總投資20億元的中諾智慧谷數碼城開工奠基、總投資20億元的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園項目動工興建后,兩個月來,惠陽“新基建”項目頻頻加碼,聚焦機器人、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和生物科技材料產業,讓“智造高地”高端產業進一步“強鏈補鏈”,為全市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重要支撐。
加速布局新基建
兩個月落子7個大項目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是“雙循環”的主要著力點,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乘數效應可期。
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是惠陽全力推進的兩大千億級產業園之一,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作為三大組團之一,在東風村率先動工建設,總規劃用地約9.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300億元,致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城村人融合發展新標桿、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智能制造新高地。
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首開區面積1860畝,昨日動工建設的為首開區一期,建設用地180畝,將聚焦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機器人等三大高新技術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相關配套產業為支撐,構建產業生態圈。
目前,已有和利時、中興通訊等23個項目擬入駐,預計年產值約59億元,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端優質項目,在當天的動工儀式上,首批8家企業代表現場簽約入駐。
其中,和利時是中國領先的自動化與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入駐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將對伯恩等傳統大規模生產企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可為企業提供基于原有生產架構、生產設備的智能工廠升級方案,實現低成本、快捷地從工業2.0時代邁向4.0時代,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產業“強鏈補鏈”。
相距30公里外的淡水街道洋納村,惠陽恒昂科技產業園同時動工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6.7億元,總用地面積約19.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7萬平方米,計劃2023年底建成,主要以負氧離子新材料、航空高鐵配套產品、智能家居產品、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制造等產業為主,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100億元。
8月17日,惠陽(鎮隆)人工智能產業園首個落戶項目中諾智慧谷數碼城動工,主要聚焦人工智能、5G等終端產品制造,是惠陽首個手機整機生產項目;9月6日,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園項目動工,將打造成為以促進通信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為導向的智能化產業園。灣東智谷、正和集團、百家益等項目也將陸續動工,兩個月來,惠陽落子7個大項目,新基建項目加速布局、持續升溫。
惠陽區委書記翟偉鋒表示,惠陽堅持產業興區、以產興城,把智能制造作為產業主攻方向,力爭在一些產業細分領域做成“高地”,10年內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做到5000億元,為全市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重要支撐。
兩個月來7個大項目密集動工建設,涉及總投資額400多億元,這是惠陽招商選資和項目攻堅的集中成果,將為惠陽產業轉型升級和“強鏈補鏈”工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惠州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提供新動能。
搶抓發展風口
首輪擬調劑13.49平方公里用地向重點產業園區傾斜
“新基建”大項目接二連三落戶建設的背后,是惠陽提前謀劃布局、搶占先機的決心和舉措。
針對連片土地少、項目落地難問題,惠陽抓住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契機,全面整合零散分布的有限土地資源,向重點產業園區集中。第一輪擬調劑13.49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到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和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兩個千億級園區以及重點發展片區。
向低效廠房“開刀”,再造空間重塑產業新載體,以畝產論英雄,是惠陽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借鑒“順德模式”“東莞經驗”,惠陽向低效廠房“開刀”,再造空間重塑產業新載體,制定出臺了《惠陽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采用工改工(含M0)、商改工、連片升級改造(單元規劃)、騰籠換鳥等多種方式,計劃2022年前完成1萬畝改造計劃,其中今年完成100萬平方米。
“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規劃之下的便捷交通大動脈,支撐起了惠陽人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夢想。在推進道路建設的同時,惠陽同步規劃布局產業園區,依據“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規劃調整部分產業布局,沿途鎮街做好土地盤整工作,在道路建設時同步上項目,實現道路建設與產業園區同時推進,提升空間發展質量和城市能級。正在建設的深莞惠紅色干線一期項目,串聯起了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三大組團中的兩個——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和新圩金融科技城,在解決惠陽西南部交通通行能力問題的同時,也將促進與深莞之間資源的高效便捷流動。
規劃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是一個系統工程,惠陽將在用地指標、生產要素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生活配套完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高起點、高標準發展新產業、建設新城市、集聚新人才,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據介紹,除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兩大千億園區外,惠陽還加快規劃建設惠陽(鎮隆)人工智能產業園、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中韓(惠州)產業園惠陽空港片區,并有多個百億級大項目在談。
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城市“微改造”納入每年城建計劃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惠陽城市面貌正在悄然改變——從路面修補、交通設施完善、建筑外立面改造,到店招清拆、“六亂一跨”整治、綠化提升、美化亮化……今年8月,惠陽區城市“微改造”項目全面動工,從城市門戶、主要街區、重要節點入手,按照“經濟、快速、簡潔、有效”原則,共實施15個城市“微改造”項目,計劃用3個月時間快速提升惠陽形象,提升城市品質,為老百姓帶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
城市品質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建設內容。惠陽是惠州的一個區,是惠州城市發展的重要組團,也必須要有一流城市的樣子。惠陽將深入踐行產城村人融合的發展理念,從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層面,不斷豐富惠陽的城市功能,提升惠陽的城市能級,優化惠陽的城市品質。
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惠陽將實施城市組團式發展策略,推動各鎮街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資源合理配置、功能互補。針對城市發展缺乏總體規劃設計的問題,惠陽組織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總體城市設計,實現對城市格局、風貌和空間的精細化管理。
針對城市管理無序問題,惠陽將把城市“微改造”項目納入每年的城建計劃,并通過文明城市創建、城市“微改造”、環境提升整治、摩電交通安全問題整治等行動有機結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惠陽區堅持以國內一流城市標準統籌謀劃惠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一手抓南站新城、白云新城、石橋新城、秋月湖新城等新片區建設,一手抓老城區、老街區、城中村等重點部位“微改造”,確保惠陽城市建設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大提升,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黃尉宏 黃岸媚 莊灝 特約記者林錦成 通訊員張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