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換流站是昆柳龍直流工程的重點工程之一,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優化南方五省區的能源結構。記者張藝明 攝
效率!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惠州效率!
在惠州效率的助力下,這項創造了17項世界紀錄的世界級工程提前30天投產!7月31日,由南方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簡稱“昆柳龍直流工程”)提前實現階段性投產。該工程總投資242.6億元,計劃2021年汛期前全部建成投產,此次階段性投產的是云南至廣東柔性直流雙極低端,較計劃提前30天。
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高效服務保障下,作為大項目的重要一環,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已于5月9日順利投產。目前,來自云南境內金沙江的清潔水電已輸送至龍門縣,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我市新增一個500千伏主網電源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據悉,昆柳龍直流工程創造了17項世界第一,把世界第七大水電站——烏東德電站豐沛的水電源源不斷送抵粵港澳大灣區電力負荷中心,為經濟快速復蘇的大灣區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
工程亮點
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壓 多端混合直流系統
1999年,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西電東送工程開始大規模建設,這是人類歷史上跨度最大的能源轉移工程。
昆柳龍直流工程依托烏東德水電站等金沙江水電站向廣東、廣西輸送云南的清潔電能,工程起于云南昆北換流站,分別送電到廣西柳北換流站和廣東龍門換流站,直流線路全長1452千米,途經云南、貴州、廣西、廣東。
建設難度大、科技攻關難度大,是該工程的兩大難點。該工程直流線路平均海拔1300米,高山大嶺區域占比54.6%,沿線地質復雜,跨越鐵路、公路、通航河流、電力線路等2691回次。換流站不僅要完成電力工程建設史上總面積最大的網架屋蓋結構建設,還要克服持續異常強降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為了既滿足大容量、遠距離、高效率的能量輸送,又確保受電端廣東、廣西電網的系統安全穩定,該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系統,送端是常規直流,兩個受端是柔性直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表示,昆柳龍直流工程全部建成后將創造17項世界第一,包括世界上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世界上單站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世界上第一個具備架空線路故障自清除及再啟動能力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等。
柔性直流換流閥是工程中最為關鍵的核心設備,被稱為工程的“心臟”。如今,世界首個能承受±800千伏特高壓的國產“心臟”已成功研制出來,并在惠州龍門換流站正常“跳動”,其中一些先進技術將被應用到即將建設的海上柔性直流項目,還將被國外廠家借鑒。
“通過科研攻關和工程建設,我們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中國電力行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水平和競爭力。”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副總經理李慶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高效服務
成立工作專班采取務實舉措推動項目建設
龍門換流站是昆柳龍直流工程的重點工程之一,項目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其建成投產將進一步優化南方五省區的能源結構,支撐起更加穩定安全的西電東送綠色大電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市直部門、縣(區)、鎮(街)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聯動推進,“點對點”解決問題。僅用短短一年時間,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就完成了項目儲備、納入規劃、項目核準、用地批復等關鍵審批事項。
“惠州是配套工程的一個落點,輸電線路走向要經過政府部門嚴格審批,絕不能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我們把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完畢后,政府部門的審查速度非常快。”惠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說。
“龍門縣對龍門換流站工程建設高度重視,成立工作專班推動項目建設。”龍門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葉育強告訴記者,政府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環評、征地和維穩,其中完成征地36.67公頃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土地整備工作,確保國家重點工程如期開工建成。
項目建設涉及龍門多個鄉村,由于白天村民要干農活,專班工作人員與供電部門有關人員只能在晚上挨家挨戶與村民溝通。一邊是事關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并滿足未來大灣區電力需求的“國字號”工程,另一邊是土地征收難度大,且群眾對電力換流站心存顧慮。面對重重矛盾和壓力,龍門縣倒排工期、落實責任,加強部門、鄉鎮、施工方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按照工作步驟設定協調解決具體事項。2018年6月15日,龍門縣出色完成土地整備任務,交出了一份“三方共贏”的滿意答卷。
據悉,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新建500千伏線路310余公里,新建鐵塔321基,去年8月開工建設,從開工至貫通投產只用了281天。
“這個項目真的很艱難,去年大半年時間都在下雨。為搶工期,項目部不斷招人,三班倒搶工期。”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烏東德項目部副總經理甘運良說,春節期間遭遇疫情,大量外地工人返工需要隔離,實在找不到隔離場所,只能向政府求助。
項目所在地龍潭鎮鎮長鄔少英告訴記者,得知項目部訴求后,鎮政府馬上動員有條件的企業為項目工人提供隔離點,防疫站工作人員每天到隔離點消毒,定時為工人測量體溫,一系列有效、務實的措施為項目復工打了“強心針”。
在進入項目部的路口,龍潭鎮政府專門設置24小時值守點。每一名工人進入項目部都要先核查身份證和健康碼。此外,龍門縣有序組織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員工分批返崗,并協助企業采購口罩、消毒液、防護手套等必要防護物資。
助力發展
為惠州發展大數據中心產業奠定電能基礎
金沙江是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之一。經過多年梯級開發利用,奔騰的水流被轉化成電能,源源不斷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烏東德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裝機容量達1020萬千瓦,是我國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萬千瓦級行列的水電站,預計下月底投產發電。
昆柳龍直流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優化南方五省區的能源結構,支撐起更加穩定安全的西電東送綠色大電網,每年將增加輸送西部清潔水電330億度,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約1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60萬噸。其中,每年預計送電廣東200億度,相當于深圳市一年全社會用電量的五分之一。
在工程建設的同時,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協調各方,今年烏東德電站商業運行電量擬全電量參與跨省區市場化交易,交易價格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該中心提前研究交易機制,協調各方明確電站電能消納、交易機制、價格機制、合同簽訂模式等問題,保障“電發出”即可“送出”。
“當前廣東省經濟復蘇勢頭強勁。進入7月,全省電力負荷多次創下歷史新高,用電需求增大。”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有關人員表示,昆柳龍直流工程階段性投產,以250萬千瓦的能力送電廣東,今年預計送電量超過40億度,有效增強省內供應能力。
對惠州而言,龍門、博羅、惠城等縣(區)將迎來充沛電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惠州要建5G大數據中心,龍門也規劃了占地3000畝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園,大數據中心需要充沛的電能予以支撐。昆柳龍直流工程投產后,將為惠州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葉育強說。
建設者說
昆柳龍直流工程土建A標項目經理賴聯光:
突破技術“瓶頸”確保工程加快建設
這個工程做下來,確實非常不容易。從“三通一平”到主體工程一路走來,克服了地形復雜、土方施工量大、雨水天氣、技術要求高、新冠肺炎疫情等一個又一個難題。光是去年連續大雨暴雨的雨季就讓全體項目人員愁斷了腸。
網架提升應該是我們遇到的最大難題了,由于沒有相關施工經驗,搞得很被動。為安全精準地提升重量近500噸的網架,項目部人員主動學習新知識,突破技術“瓶頸”,積極與設計方、生產廠家、外聘專家溝通交流,讓自己很快擺脫“門外漢”,成為“局中人”,從制訂方案、網架提升到驗收全過程,精心策劃并參與實施,為工程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相關鏈接
昆柳龍直流工程17項世界第一
1世界上第一個±800kV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2世界上單站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5000MW)。
3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全橋和半橋混合橋閥組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4世界上第一個高端閥組、低端閥組串聯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5世界上第一個輸電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遠距離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6世界上第一個具備架空線路故障自清除及再啟動能力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第一次實現利用混合橋閥組輸出負電壓清除線路故障,可以高速再啟動。
7世界上第一個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的直流輸電系統,送端采用常規直流,受端采用柔性直流。
8世界上第一個混合多端直流輸電工程,送端常規直流和受端2個柔性直流組成多端系統。
9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由柔性直流和常規直流組成的多直流饋入電網系統,柔性直流同時提供有功和無功,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
10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特高壓混合多端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系統,實現了送端常規直流和受端2個柔性直流組成的多端系統協調控制,組成了世界上最多運行方式的直流系統。
11研發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換流閥(±800kV/5000MW),世界上柔性直流單站換流器功率模塊數量最多(5184個)。
12世界上第一次實現了特高壓混合直流系統單閥組、單站在線投退,克服了混合橋閥組直流短接充電和零壓大電流運行難題。
13世界上首次系統地研發制造了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成套裝備。
14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直流輸電閥廳(長89米、寬86.5米、高43.75米)。
15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交流故障下多端柔性直流穩定運行,達到交流故障全穿越。
16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單一功率模塊任意故障均能安全隔離的長期可靠運行技術。
17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特高壓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輸電技術的技術規范和成套設計技術。
統籌 記者戴建 采寫 記者戴建 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