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20米處局部瀝青溫度顯示只有126℃,馬上過去測量核實,通知壓路機手注意保持緊跟慢壓,調小鋼輪噴水量。”7月29日上午,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承建的紫惠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攤鋪現場,一名工程師操控著無人機,不時向施工人員發出指令。據悉,這是紫惠高速在國內首次引進“無人機載紅外探測系統”,應用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溫度均勻性控制。
10項新技術讓施工更智慧
熱拌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施工對溫度要求極高,從瀝青混合料拌合、運輸、攤鋪到碾壓,溫度控制直接影響路面實體質量及使用壽命。
現場工程師告訴記者,傳統瀝青混凝土攤鋪施工多采用插入式溫度計測溫,夏天作業時,工作人員須在溫度高達160℃的作業面上,來回抽檢跟蹤各道工序中的瀝青混合料溫度,或通過手持紅外成像儀,逐處拍攝照片進行檢測,存在測溫點數量有限、代表性不夠、反饋不及時等不足。
紫惠高速有關負責人介紹,紫惠高速使用的“無人機載紅外探測系統”,可精準無死角監視并計算瀝青混凝土攤鋪路面的溫度數據,實時轉換成紅外圖像和熱像視頻,通過不同顏色的漸變組合,直觀呈現瀝青混凝土攤鋪溫度,這可切實提升施工質量。除“無人機載紅外探測系統”外,10項信息化智能管控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紫惠高速瀝青施工全過程,實現了對施工全過程的智能管控,為路面高質量施工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據介紹,紫惠高速采用了GPS定位技術,準確跟蹤瀝青裝卸料及行駛過程,實現原料溯源和質量把控;采用拌和站智能化數字系統,將生產數據同步上傳云端,遇數據異常將自動預警,確保拌和質量。采用智能壓實監控系統,可視化跟蹤碾壓過程,有效指導現場施工。
紫惠高速路面完工約4成
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紫惠高速連接河源、惠州兩地,全長77.41公里,是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和“一核一帶一區”兩大發展戰略的重要通道。
目前,紫惠高速路基、隧道、橋梁工程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完成約40%,房建、機電、交安、綠化等工程已全面鋪開,計劃今年底建成通車。紫惠高速和河惠莞高速惠州平潭至潼湖段通車后,惠州市民可在市區直接上河惠莞高速,一路北上抵達河源紫金,用時約1小時。
紫惠高速往北還與河惠莞高速河源龍川至紫金段(下稱“龍紫高速”)相接。龍紫高速起點位于贛粵兩省交界處,與江西省寧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對接。這意味著,惠州市民以后不僅可以從市區經河惠莞高速直達河源紫金,還能一路向北到達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惠州北上河源、江西贛州將增加一條高速通道。
(記者戴建 通訊員沈高 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