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頂著烈日攤鋪瀝青。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通訊員沈高 譚婉瑩 攝
攤鋪機壓路機來回作業,施工人員緊密跟進,技術人員實時監測數據……4月28日上午,紫惠高速路面工程下面層試驗段攤鋪現場一片熱火朝天景象。據悉,本次鋪筑的試驗段是紫惠高速路面下面層瀝青攤鋪的首件工程,標志該項目正式進入瀝青面層施工,計劃8月完成下面層瀝青攤鋪,朝著年底通車目標加快邁進。
邀請專家“把脈”工程設備
“別看這個反向葉片不怎么起眼,加工制作簡單,但加在螺旋布料器上后,可以有效增強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均勻性,減少離析。”在攤鋪施工前,工程專家正對攤鋪設備作最后檢查指導。
為確保試驗段工程質量,項目部積極引進性能好的大型施工設備,并在施工前邀請國家筑路機械專家團隊對拌合樓、攤鋪機、壓路機等設備進行“把脈”,現場指導設備調試,進行多項微改良,提升設備運行效能。同時,專家團隊多次與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和技術交底,針對常見的路面質量通病開出“處方”,著力提升工程品質,為接下來大規模施工提供范本。
“我們充分利用‘建管一體’信息化系統,對瀝青路面施工進行全過程管控,嚴格控制每個施工細節,確保工程質量。”廣東紫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建浩介紹,該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統具備動態監控、智能預警功能,有效推進“智慧工地”建設。
以拌合站智能管控系統為例,在拌合站控制室,生產過程的數據都匯集在電腦上,工作人員可通過攝像頭,時刻監測拌合站瀝青混合料生產過程,確保瀝青混合料產出質量。生產數據同步上傳至云端數據庫,出現在參建各方人員的手機APP上,一旦數據出現異常,系統將自動發送預警信息,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啟動處置程序。
信息化智能管控還被廣泛應用于紫惠高速瀝青施工全過程。利用GPS定位技術,項目部可以準確跟蹤每輛瀝青運輸車的裝料、卸料時間以及行駛軌跡,實現運輸時間控制和混合料溯源。此外,通過紅外線掃描成像、視頻監控,可同步精確顯示攤鋪速度和軌跡,有效指導現場施工。
環保施工打造“綠色公路”
走進紫惠高速瀝青拌合站,只見一臺液化天然氣氣化設備在霧氣中為拌合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空氣中聞不到異味。
據介紹,針對傳統瀝青拌合燃料多采用重油、橡膠油等容易對大氣造成污染的情況,該項目全面應用液化天然氣為燃料,提高了燃燒效率,綜合排放量減少了近90%,實現了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目標。
目前,作為廣東省交通集團“油改氣成套技術”的依托項目,紫惠高速正結合實踐,組織編寫《瀝青拌合用天然氣安全使用技術指南》,為后續高速公路天然氣使用提供更系統規范的技術指導。
“我們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強化環保措施,避免瀝青生產和施工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鄭建浩介紹,作為廣東省第一批“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創建項目”,為減少廢氣和粉塵排放,紫惠高速在瀝青拌合站采取了“兩級除塵”系統,將瀝青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粉塵進行集中處理。
惠州市區到河源紫金用時約1小時
紫惠高速連接河源、惠州兩地,全長77.41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設計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紫惠高速自復工復產后,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抓當前有利時節,倒排工期,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工程建設。
目前,紫惠項目路基、隧道工程已基本完成,橋梁工程完成約90%,路面工程基層攤鋪施工逐步推進。項目計劃于今年底建成通車,將成為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兩大發展戰略的重要通道。紫惠高速和河惠莞高速惠州平潭至潼湖段通車后,惠州市民可在市區直接上河惠莞高速,一路北上抵達河源紫金,用時約1小時。
此外,紫惠高速往北與河惠莞高速河源龍川至紫金段(以下簡稱“龍紫高速”)相接。龍紫高速起點位于贛粵兩省交界處,與江西省寧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對接。這意味著,惠州市民以后不僅可以從市區經河惠莞高速直達河源紫金,還能一路向北到達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惠州北上河源、江西贛州將增加一條高速通道。
(記者戴建 通訊員沈高 譚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