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府辦〔2015〕21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更好地貫徹實施《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我市實際,并經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充分認識貫徹落實《條例》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條例》貫徹實施工作
《條例》以法律規范的形式確立了氣象災害防御實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遵循以人為本、科學防御、統籌規劃、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公眾在氣象災害防御中的權利和義務。對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市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臺風、暴雨、高溫、雷電等氣象災害頻繁發生,每年都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提高我市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提高我市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水平,有效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貫徹落實《條例》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依法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和針對性,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此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實。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認真組織編制災害防御規劃
(一)加強氣象災害防御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宣傳。各級、各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宣傳氣象災害防御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加強氣象科普場館和相關設施的建設,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學校應當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教育內容,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培訓課程,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氣象等部門應當給予指導和監督。
?。ǘ┘訌姎庀鬄暮Ψ烙阵w系建設。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和接收、防雷減災管理、氣象應急保障、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人工影響天氣、專業氣象服務等氣象災害防御服務體系建設。
?。ㄈ┱J真組織編制災害防御規劃和應急預案。各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和本地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根據本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和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部門制定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和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措施檢查。
(四)貫徹落實停課停工機制?!稐l例》明確規定臺風黃色、橙色、紅色或者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停課信號生效期間,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應當停課。同時指引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妥善安排工作人員的工作。氣象主管機構及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進一步細化停課措施的實施辦法,做好宣傳工作,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習慣,提高社會公眾防災避險的自覺性。
?。ㄎ澹┘訌娕_風災害防御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水務、海洋漁業、海事等部門制定近海臺風應急預案和海上臺風應急預案,指揮近海地區及海上作業平臺、船舶等防御臺風氣象災害,根據臺風情況做好人員轉移,提高我市對臺風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防風需要,建設和完善緊急避難場所、避風港、避風錨地、避風帶等設施,根據氣象部門的監測預警信息,提前指導相關部門維修加固道路、港口設施。
?。┘訌姳┯隇暮Ψ烙ぷ鳌8骷壢嗣裾畱斀M織氣象、水務、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等部門制訂城市暴雨應急預案,避免因暴雨導致城市積澇;對已出現積澇的地區及時進行整治疏通。城市排水管網的管理部門應當做好排水管網和排水設施的日常檢查,保持排水通暢,針對城市積水易澇區域增加排水設施和制定排水措施,設置明顯的危險警示標志。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水務、農業、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等部門制訂農村暴雨應急預案,指導農村居民防御暴雨災害,避免因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水務部門應當在洪澇災害易發區修建河道、水庫、堤防等防洪設施,做好水庫、山塘容量的監測與核實。國土資源部門應當進行地質災害隱患日常排查,做好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堤防等重要險段的監測。
(七)加強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各級、各部門應當將防雷減災工作納入公共安全監督管理的范圍。氣象主管機構應當依法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服務。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人員密集場所、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等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確保公共安全。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場所或者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的防雷標準和規定,安裝雷電防護裝置,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維護。投入使用后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定期檢測。加強大亞灣石化區項目防雷安全定期檢測工作。
(八)加強農村地區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氣象災害預防、監測、預警信息傳播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災物資儲備,組織有關部門定期排查氣象災害隱患。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宣傳和知識普及,提高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公眾防災減災意識。農村學校、雷電災害風險等級較高的村民集中居住區和種養殖區應當按照國家標準安裝雷電防護裝置。雷電防護裝置的安裝和維護應當列入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計劃。
三、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能力
(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體系。在氣象災害易發區域和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區域,加大氣象災害監測站(點)密度。
(二)建立健全氣象災害信息共享機制及部門聯動協作機制。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建立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共享平臺。建立省、市、縣(區)對接一體化發布平臺,實現與同級政府各部門的指揮中心、鄉鎮氣象服務站互聯互通,并實現與應急辦、三防辦應急指揮系統互為備份。氣象主管機構依法開放氣象數據接口,整合、交換和共享氣象信息。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及時提供水旱災害、森林火險、地質災害、農業災害、環境污染、電網故障、交通監控、城鄉積澇等與氣象災害有關的情況??h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與發展改革、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水務、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海洋漁業、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安全監管等部門建立氣象預警信號的聯動機制,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ㄈ┮幏稙暮π蕴鞖饩瘓髿庀鬄暮︻A警信號發布行為。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統一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赡馨l生氣象災害時,氣象臺站應當進行加密觀測,組織跨區域預報會商和監測聯防,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ㄋ模┘訌婎A警信息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預警信息傳播能力。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需要,完善城鄉預警服務設施,健全預報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系統。加強邊遠農村、山區、漁區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建設,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線廣播、預警大喇叭、電子顯示裝置等及時向受影響的公眾傳播信息,實現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的有效銜接。
四、切實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ㄒ唬┘皶r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并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氣象臺站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各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的嚴重和緊急程度,及時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并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有關人民政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預案規定開展氣象災害應急響應行動,采取相應應急處置措施。
(二)加強氣象災害過程監測與評估。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災害性天氣進行跟蹤監測和評估,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變化趨勢和評估結果,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御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趨勢信息以及災情發展和處置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級別或者作出解除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決定。
?。ㄈ┳龊脼暮笤u估調查及分析排患。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民政、水務、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綜合分析造成氣象災害原因、存在的隱患和問題,明確部門職責,排除災害隱患,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修復或者加固氣象災害防御設施,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