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廈門華僑大學1名學生被困在電梯中窒息身亡”、“15日,重慶一起電梯故障,4名小孩被困”、“16日,溫州一男子腳踩空跌落電梯井底”……近日瀏覽網頁,發現連日來有關電梯安全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市民應對電梯事故引起重視,只有掌握一套電梯自救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避免在電梯事故發生后出現頭腦空白、焦急慌亂的狀況。
據了解,電梯運行過程中常見的傷亡事故種類按發生的系統位置,可分為門系統事故、沖頂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根據目前國內外電梯事故有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各類事故發生的次數占電梯事故總次數的概率分別為門系統事故占80%左右,沖頂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門系統事故,即剪切、擠壓、墜落重大傷亡事故占電梯事故的比重最大,發生也最為頻繁,而且這類事故對當事人有較大的傷害,大部分危及生命。
筆者認為,若遭遇電梯事故被困電梯首先應該先保持冷靜,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如亂蹦亂跳、心煩意亂、驚慌失措、亂吼亂叫等,盡量將呼吸調節至平穩狀態并進行緩慢深呼吸。電梯有限的空間里,氧氣量也是有限的,機體在平靜時耗氧量少,所以盡量讓自己保持鎮靜,如此一來可使被困者在短時間內不會因缺氧而窒息。等到頭腦完全冷靜后,被困者可利用電梯內的電話或對講機與外界取得聯系,還可按下所有樓層的按鍵及標盤上的警鈴報警。如果手機有信號,被困者還可撥打119向消防員求助。除此之外,也可拍門叫喊,或脫下鞋子用力拍門,以便及時傳遞求救信號。
為將被害者傷害降至最低,被困者應利用電梯墻壁作為脊椎防護,使得整個背部和頭部緊貼電梯內墻呈現一條直線。此外,韌帶是人體最有彈性的一個組織,所以被困者還可以彎曲膝蓋以承受重擊壓力。在此提醒廣大市民,當遇到電梯安全事故后,最忌諱嘗試強行推開電梯內門,即使電梯天花板有緊急出口,也切莫爬出去。如果出口板意外關上,可能會導致電梯突然開動令被困者失去平衡。此外,在漆黑的電梯槽里,也很有可能被電梯的纜索絆倒或因踩到油垢而滑倒,從電梯頂上掉下。
電梯事故頻頻發生,廣大市民平時應該多積累自救辦法,父母也需時常教會孩子在電梯事故發生時如何自救,以防后患。記者張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