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惠州市委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水稻良種推廣的建議》提案收悉。經過我單位認真研究,并綜合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體局會辦意見,形成回復意見如下:
近年來,我市相關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將加強水稻良種推廣作為保障我市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一、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和適用技術。2023年,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大技術集成推廣力度,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引進推廣水稻優新品種153個(次),帶動全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部門繁育并發放優質稻種子9萬多斤,示范種植約2萬畝,實現增產10%以上,全市水稻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積極探索鹽漬化耕地復耕復種綜合技術模式,通過打好土壤改良、品種引進、技術集成等“組合拳”,繼2022年首次在鹽漬化耕地試種水稻成功后,今年迎來水稻豐收,畝產干谷982.96斤,較去年增產37%。首次推進水稻旱作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試驗示范,引進4個節水抗旱稻和多功能精量氣播機(全省僅兩臺),省去水浸田、育秧插秧等環節(畝均節約成本200—300元),直接將種子播種到旱田,最高畝產干谷達849斤,探索出節本增效旱地種植新的技術路線。
二是加強水稻良種推廣體系建設。2023年,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推廣隊伍建設,創建我市糧食安全農技先鋒崗。整合全市300多名農技黨員隊伍,設立市、縣、鎮三級糧食安全農技先鋒崗,組建三級糧食安全農技先鋒崗隊伍,建立“市聯系縣、縣聯系鎮、鎮聯系村”區域化聯動服務模式,組織引領農技黨員履行政策宣傳員、農情調查員、農技推廣員、防災減災指導員、民意收集員、示范帶動員等“六大員”崗位職責,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1000多場次,建立首批示范點19個,示范點普遍增產5%以上。
三是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2023年在局黨組會上多次傳達國家關于發展糧食生產有關會議精神和專題部署我市糧食生產工作,成立了惠州市糧食生產專責工作小組,及時研判應對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不利因素,調度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落實情況。今年3月15日,與市發改等部門組織我市7個縣(區)的書記,縣(區)長與市級部門簽訂了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責任書,將糧油生產有關目標任務明確在責任書中。3月21日,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將省下達我市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到縣(區)。另外,市農業農村局和自然資源部門建立了田長制部門聯動機制和本部門分管領導包干督導工作機制,對市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大豆播種面積、油料播種面積和甘薯產量等五項指標的階段完成情況進行督導和預判,充分發揮田長制機制作用,將糧食安全責任壓實到基層,進一步強化水稻的種植。
四、狠抓政策落實,調動農民種水稻積極性。為保障我市糧食生產,市農業農村局想方設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尤其是多種途徑增加水稻種植面積。2021年,聯合財政部門印發了《關于印發惠州市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獎補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對種植水稻500畝以上主體給予每畝100元獎補,激發多種水稻的積極性。此外,及時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和涉農保險政策,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實行農戶不出一分錢100%納入保險范圍,出臺《惠州市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行動方案》等文件,狠抓政策促動,極大的提高農民種糧尤其是種植水稻的積極性。
五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2023-2024年,市財政局安排市級財政預算經費分別為234.26萬元和112.9萬元,安排中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資金23萬元。重點保障我市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耕地地力提升、農作物種子檢測及農作物良種繁育項目等。
六是抓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工作。市文廣旅體局大力打造鄉村旅游線路、品牌。編印《惠州美麗鄉村游》手冊,發布《鄉村旅游投融資手冊》108個項目,提升鄉村旅游集聚區招商力度。1條線路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橙黃橘綠 鄉村勝景”主題精品線路,1條入選“廣東夏季自駕精品線路”、“橙黃橘綠 鄉村勝景”秋日鄉韻品味豐收之旅入選“廣東秋季自駕精品線路”,發布11條2023年惠州“最美農村公路”自駕游線路、10條2023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首條僑文化旅游精品路線,推出第三批粵菜?東江美食點和粵菜?東江美食鄉村旅游自駕游線路,打造20個惠州市鄉村旅游創客基地。下一步,市文廣旅體局將繼續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拓寬絲苗米產業鏈,加快絲苗米產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發展觀光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下來,我市將繼續把加強水稻良種推廣作為保障我市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部門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加強水稻良種推廣,助力我市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