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惠州市支部:
貴單位提出《關于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 、產業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市涉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投資累計6.32億元,相關財政扶持資金累計達4636萬元,開展休閑農業相關培訓人次6115人次,舉辦相關大型節慶活動124次。目前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個數958個,休閑農業占地面積逾4.6萬畝,帶動1.42萬人(其中農村居民從業人數0.83萬人)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582.91萬人次,休閑農業營業收入8.1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達1.4億元。
二、做法成效
一是培育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崗位穩定就業增收。農業經營主體是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和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主體。近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市共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69家(國家級4家,省級55家,市級119家,縣級191家);家庭農場216家(省級25家,市級113家,縣級78家);集體經濟組織11292個(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1092個,經濟合作社10200個),成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保障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在加快推進我市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聯農帶農作用日益明顯。我市充分發揮優勢特色產業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以建設農業產業項目為契機,打造了一批包括蔬菜、水果、糧 食、花卉、茶葉、南藥等特色農產品的三產融合發展集聚地, 形成了國家、省、市各類型項目梯次布局、有機銜接,在帶動項目區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的同時,輻射全市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 (惠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惠城區:絲苗米;惠陽區:蔬菜;惠東縣:蔬菜、馬鈴薯、深海網箱養殖、生豬;博羅縣:南藥、絲苗米、預制菜、茶葉; 龍門縣:絲苗米、三黃雞);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惠城區:水產、花卉;惠東縣:肉雞蛋品;博羅縣:龜、茶葉、 甜玉米;龍門縣:茶葉);市級農業公園18個(惠城區3個,惠陽區3個,惠東縣3個,博羅縣4個,龍門縣3個,仲愷區2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7個(惠城區汝湖鎮、惠陽區良井鎮、惠東縣白盆珠鎮和梁化鎮、博羅縣柏塘鎮和泰美鎮、龍門縣龍田鎮),通過產業鏈條延伸、產業融合、技術滲透和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構建起“跨縣集群、一縣一園、 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生產、加 工、銷售、服務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聯農帶農的機制不斷完善,為全市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是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 因勢利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等,推出了一批特色鮮明、文化濃厚、吸引力強的休閑體驗產品,形成了形式多樣、功能多元、特色鮮明的經營模式,如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摘農家果”為主題的農家樂,以休閑度假和參與體驗為核心內容的休閑農莊,以農耕文化和現代科技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示范園,以展示農業生產過程和田園風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觀光園,以彰顯傳統農耕文化和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休閑度假鄉村旅游基地等,形成了經營主體多元化和經營模式多樣化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涌現出一批獲得了國家和省級認定的單位和經營主體: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博羅縣),示范點2個(博羅羅浮山風景區瀾石村、博羅農業科技示范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龍門藍田瑤族鄉上東村);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6個(惠東縣4個、博羅縣9個、龍門縣3個),示范點28個(惠城區3個、惠陽區5個、惠東縣4個、博羅縣9個、龍門縣7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業態、新模式。
三、對策建議
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必須充分依托本地的資源稟賦發揮優勢特色,把握好時代的脈搏,緊跟形勢變化,創新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才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市場競爭力,提出對策建議如下。一是加強宣傳,促進品牌效應形成。我市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具備一定基礎和影響力,下一步應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指導有條件的鄉村旅游景區(點)舉辦特色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有效實現景村聯動,打造綜合生態園文旅項目,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強化政策支持,落實組織保障。針對當前農業旅游經營主體普遍存在的規模弱小、布局不合理、品牌不強等實際情況,各縣(區)政府要牽頭統籌,優化有關的扶持政策措施, 在招商引資、土地流轉、水電和道路交通等環節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如給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企業(農場)免稅、減稅(減租)和農業低息貸款政策;用好用活國家和省有關優惠政策,盤活地方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措并舉解決投融資等發展難題。三是整合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布局。既要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又要堅持科學客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點面結合的原則,從市級層面著手制定全域生態環境、綠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一體化發展的規劃;要敢于突破框架思維局限,邀請業內精英與本地專人共同協作,高標準、嚴要求、科學系統地編制我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人居環境、資源保護統籌發展的布局。四是強化產業帶動,筑牢產業鏈。充分依托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鎮等項目的帶動,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發揮鄉村的生態優勢、 環境優勢、物產優勢,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轉型升級。五是成立行業協會,提升從業人員素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除依托地方政府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行業協會訂立行業標準,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產品質量,規范其有序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4月10日
(聯系人:楊智偉,電話:28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