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0240030號的答復
張琰代表:
您在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中提出《關于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問題的建議》已收悉。非常感謝您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經認真研究,結合各縣(區)和市直相關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要求,我市從2020年3月開始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迅速制定實施《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業務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縣(區)政府和市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的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四年來,我市通過聚焦重點環節、強化分類收運管理、補齊分類處理短板、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管理制度等措施,不斷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無廢城市”建設、助力優美花園城市建設的“發力點”,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垃圾分類工作新路徑,在深化上下聯動、創新思路舉措、加強全方位監管、加大執法管理聯動等方面下功夫,有效保障垃圾分類措施的落實和成效。在國家住建部2023年第四季度評估中,我市在同類別的全國80個大城市中排名25名,位列第二檔。
(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長效化機制。
一是建立頂格化推進機制。市委市政府連續四年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市、縣(區)政府均已建立完善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健全垃圾分類工作專責推動團隊,統籌推進全市各級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市、縣(區)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機制及例會制度,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分析研判解決問題。
二是建立協同化攻堅機制。印發實施《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2024年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夯實“管行業管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壓實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統籌推動源頭減量、中轉處理、資源利用等環節的各項工作,著力提升政府在垃圾分類“全鏈條、全周期”監管體系的治理能力水平。
三是建立立體化宣傳機制。統籌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以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為契機,深入開展全市垃圾分類八大系列主題活動,系統謀劃全市垃圾分類宣傳周九大精品計劃,成立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組建垃圾分類百人宣講團,舉辦我市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啟動儀式,先后開展“分類達人說”“低碳齊參與”活動,激發廣大市民持續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政府倡導、社會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健全分類體系,完善全鏈條建設。
一是健全分類投放體系。持續推動“四分類”收集點(站)設施配置和提標升級,根據人口、垃圾日產量和居民投放習慣合理配置垃圾桶,改變原有1:1:1:1設桶方式,在物業小區投放點因地制宜增加“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桶數量配置。重點推動生活垃圾“定時+誤時”投放模式,在全市四個示范片區及三個縣的示范街道全面推行“定時定點”投放收運,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目前,4個示范片區已配備“四分類”收集點2331個,城區居民小區投放點(站)數量2175個,改造升級投放點數量占比70%;居民群眾垃圾分類平均知曉率為92.89%,參與率為83.31%,分類效果進一步提升。
二是健全分類收運體系。按照區域內各類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合理確定收運頻次、收運時間和運輸路線,配足配齊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的專用收運車輛,全市配備有害垃圾專用運輸車13輛、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377輛、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70輛、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243輛。制定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規劃,建立可回收物管理臺賬,搭建可回收物收集、運輸、分揀等全過程數據鏈,推動生活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流程對接,推動建設兼具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拓寬智能回收渠道,搭建預約回收平臺,開展網上預約、上門回收,提供智能的垃圾分類便民回收服務。
三是健全分類處理體系。印發實施《惠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標升級實施方案(2022—2025年)》,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標升級,建成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6座,處理能力達10900噸/日;建成廚余垃圾處理終端11座,處理能力988噸/日;建成大件和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再生項目7個,處理能力730噸/日,基本滿足當前垃圾分類處置需求,在省內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目標。
(三)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全方位覆蓋。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發布實施《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范垃圾分類制度有效運行,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先后印發實施《惠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惠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考評工作方案(試行)》《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方案》,健全和完善分類工作頂層制度設計。
二是強化執法保障。印發實施《2023-2024年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做好《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宣貫工作,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形成常態化執法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和處罰力度,每季度開展對縣(區)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督查,今年以來,全市立案查處涉垃圾分類案件39宗。
三是強化監督保障。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市直部門年度績效考核“負面清單”,落實常態督導考評,建立“月檢查、季通報、年終考核”和第三方評估等閉環工作機制,對各縣(區)、各單位分類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檢查及績效評估,評估結果納入縣(區)政府領導班子年度考核指標及市直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議中指出目前垃圾分類存在管理人員不足、分類精準投放率不高、收運時存在混裝混運等問題,直指問題要害、切中核心關鍵,具有較強的參考性。同時,我們結合工作實際,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運環節還存在以下主要不足:
一是桶邊督導作用發揮不足。按照垃圾分類前端減量工作要求,前期各區通過聘請督導員開展“桶邊督導”試點,大部分試點小區居民逐步改變投放習慣,廚余垃圾分出率逐步提高,但是試點期結束后,由于經費緊張、人員崗位缺失等原因,桶邊督導未能長期堅持并發揮作用,垃圾混投現象反彈嚴重。
二是分類收運監管不足,對環衛收運企業收運環節落實監督管理不到位,評、比、考核以及通報的力度不大,垃圾分類難以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
三是物業服務企業履職不到位。物業服務企業作為生活垃圾前端分類責任人,大多并未切實擔負起所屬小區分類宣傳、引導、監督等責任。在物業服務合同中,未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和要求,無法督促所在小區將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為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全鏈條工作,經充分參考汲取張琰代表提出的工作意見建議,下來,我局將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和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檔增效推進會議精神,按照國家和省關于垃圾分類的新要求,緊盯提檔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協同發力,下更大功夫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現新的發展,盡快完成提檔目標任務。
(一)加強工作要素保障,深化部門協同聯動。一是充分發揮市級領導小組作用,落實市、區兩級協調工作機制常態化運作,每季度召開會議或聯合檢查,研究推動工作、協調解決問題。二是健全以黨建為引領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完善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基層組織力量,強化基層黨組織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三是加大行業間條塊統籌力度,壓實壓細各單位“管行業管垃圾分類”工作職責,進一步完善行業垃圾分類減量措施,持續推動重點行業源頭減量。
(二)完善分類體系建設,健全垃圾收運處理。一是按照“六個一”建設標準,強化垃圾分類投放重點場所的長效常態管理,推進前端分類設施合理布局,結合本地實際設置簡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裝置,加快便民功能升級改造。二是試點做好惠城中心區域廚余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印發工作通知,深入各街道開展廚余垃圾收運處情況的全面調研和摸底排查,督促廚余垃圾產生單位主動與政府采購的收運公司簽訂收運協議;三是加強垃圾收運車輛及中轉站的日常管理,由環衛部門負責對進入中轉站的“其他垃圾”運輸車輛進行登記備案,對于“混裝混運”且屢教不改的收運車輛,形成問題線索書面移交城管執法部門依法查處。四是落實垃圾中轉站“定時定人定崗”管理措施,加強對分類收運車輛的日常監管維護,切實杜絕收運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五是著力抓好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積極探索“一袋式”上門回收模式,加快建立可回收物交投點、中轉站、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三級體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六是加快制定生活垃圾收費管理制度,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垃圾分類更好執行。
(三)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深化志愿服務形式。一是以第二屆全國垃圾分類宣傳周等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行動和公益活動,切實提升居民群眾分類投放意識及投放準確度。二是加強教育引導,強化青年志愿者培育,推動垃圾分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著力提高垃圾分類進校園實踐活動的頻次頻率;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依托百人宣講團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六進”宣傳,引導居民群眾分類習慣養成。
(四)聚焦提檔增效目標,強化監管打造標桿。一是對照住建部優化調整的垃圾分類評估標準,以及省住建廳對部分地市現場評估反饋的共性問題清單,進一步強化督促指導,逐項查漏補缺,落實整改提升,高質量做好住建部對我省開展現場督導檢查的準備工作。二是抓好《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宣貫工作,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責任落實情況開展常態化執法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三是打造示范標桿,圍繞今年我市重點目標任務,高標準新增打造200個居民小區、150個學校、15個大型商超為生活垃圾分類先進示范場所,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全面實現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提檔任務。四是落實對物業小區的入戶宣傳和監督責任,對物業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情況、居民基層議事工作全程管理,壓實物業小區管理責任人責任,督促物業小區實施“撤桶并點”“桶邊督導”等相關工作,促進前端垃圾分類投放準確度有所提升。
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