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醫療機構提供中醫門診服務1301.87萬人次,較上年增加14.40%,占全市總診療人次的比重26.93%。全市醫療機構中醫住院服務量達70927人次,較上年上漲38.27%,占全市總量的8.98%。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醫類醫療機構總數達1767家,其中:中醫醫院10家,中醫類門診部15家,中醫類診所583家,中醫村衛生室1159家。全市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專科醫院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均設置了中醫科。全市縣(區)中醫醫院實現“二甲”全覆蓋,中醫館內涵提升、中醫閣建設正在進行。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政府重視,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2019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力量打造“2+1”產業集群。2020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發《惠州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將中醫藥發展納入社會發展規劃。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力爭用10年的時間躋身全國中醫藥強市行列。2019年,市衛生健康局設置成立中醫藥發展局,各縣(區)近兩年也全部在衛生健康局內設了中醫藥管理股室。博羅縣還單獨成立了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
(二)部門協同,保障中醫藥事業穩定發展
市財政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在中醫藥產業發展、中醫藥服務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2022-2024年共安排7.18億元,大力支持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我市于2019年底上調了38項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價格,2023年對全部135項目中醫診療項目進行價格整合全面測算,全面從價格政策上鼓勵醫院發展傳統中醫技術。出臺了中醫優勢住院病種分值庫,探索開展“中醫日間病房”就醫新模式,是我省繼中山市第二個開展此項改革的地市。相繼出臺了《惠州市高層次人才認定評定和舉薦辦法(試行)》的通知(惠委人才辦〔2022〕2號)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文件,如:新引進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正高級職稱人才分別享受20萬、30萬、30萬安家補貼。
(三)狠抓落實,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1.打造中醫藥醫療服務高地。一是推進市中醫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爭取了1億元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在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全國排名72,進入全國100強,較上年進步了32名。二是創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已成功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培育項目名單,實現惠州中醫藥領域國家級專科“零的突破”。
2.發揮縣級中醫醫院縣域中醫龍頭作用。博羅、惠東、龍門縣中醫醫院新院建設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超過10億元。惠城區、龍門縣中醫醫院先后通過二甲評審,并分別獲得了省2500萬元、2000萬元獎勵經費,實現了全市5個建制縣(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覆蓋。
3.大力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笆濉逼陂g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基層中醫館,69家衛生院和2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面落成中醫館?!笆奈濉逼陂g開始提升中醫館服務內涵,打造村衛生站中醫閣,全市21家中醫館、135家中醫閣納入建設任務。
(四)醫教協同,加快中醫藥人才培養
我市通過加強中醫藥人才引進、訂單定向培養中醫師、傳統拜師培養、繼續教育培養、西醫學中醫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等,不斷加強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醫類醫療機構執業(助理)醫師3267人,較上年增加423人,占醫師總量的18.02%,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級職稱中醫師(含正副高)322人,較上年增加37人;碩士研究生以上308人,較上年增加59人。自2017年以來,新增高層次中醫醫師192人(其中博士學位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188人;正高43人、副高136人)。市中醫醫院柔性引進18個高水平大學專家團隊,定期來惠州開展業務指導。自2014年以來訂單定向培養中醫藥人才284人(其中中醫本科132人,專科142人),占全部訂單定向醫學生的33.89%,超過目前全市中西醫比例。目前已畢業106人(其中中醫本科31人,???5人)。
(五)多方發力,擴大中醫藥文化傳播影響力
1.舉辦多個影響力大的全國性中醫藥大會。成功舉辦了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第三、五、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惠州市召開,惠州博羅羅浮山成為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成功舉辦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
2.影視動漫多種形式宣傳中醫藥文化。市衛生健康局制作的10集動漫宣傳片《葛洪與鮑姑》獲廣東省廣電總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網絡視聽作品征評展播活動“優秀網絡短片”稱號。組織編寫的《羅浮山民間驗方集》于2021年4月出版發行。2023年,在省中醫藥局的支持下,啟動《葛洪》紀錄片拍攝工作,目前拍攝進展順利。
3.發揮本地特色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建設。羅浮山風景區成功獲評“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廣東省首屆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博羅縣東江博雅學校、羅浮山中醫藥及非遺傳承文化教育基地獲評“廣東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023年5月28日,由博羅縣政府主辦的第一屆、第二屆葛洪文化節(中醫藥篇)在羅浮山舉辦,中醫康養產業智庫正式組建。
4.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中醫科普教育基地。全市建設有一間中醫藥主題公園,同時將中醫藥文化知識納入公園建設內容,開展中醫科普教育。市衛職院在中醫藥特色校園基礎上打造“本草問學”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建設了中藥科普館,被授予“2021-2025年惠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5.爭創非遺項目開展中醫藥技藝保護。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入選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惠城區“平衡推拿術”和龍門縣“蜂針療法”等民間中醫技法入選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六)加強監督,建立中醫藥監督執法新機制
惠州市衛生監督所建設中醫藥監督廣東省唯一實訓基地,承接全省中醫藥監督知識與技能實訓任務。2017年以來,我市查處相關違法案件136宗,其中惠城區31宗、惠陽區44宗、惠東縣6宗、博羅縣6宗、龍門縣11宗、大亞灣開發區7宗、仲愷高新區31宗。
三、下步工作計劃
您在建議中所提出的意見,對于我市進一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吸納您所提出的意見,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對中醫藥診療行為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界定進行嚴格監督管理。二是持續加強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扶持,鼓勵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推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區)創建,支持縣級中醫醫院學科建設,提升基層中醫館服務內涵建設,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三是培養“名中醫”鼓勵學術經驗傳承,在繼續推進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薪火工程”中醫名醫師承帶教培養工作、省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診療經驗和學術思想傳承的基礎上,開展第五批市名中醫遴選工作。四是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五是從多方面入手,加大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力度,重點通過短視頻、網絡推文等新媒體渠道,向大眾普及中醫藥法律和知識。進一步加大中醫藥“六進”活動,建設中醫藥主題公園、社區中醫文化墻等,展示各種中藥材和中醫藥知識,讓人民群眾更充分地感受中醫藥獨特魅力。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2024年5月30日
(聯系人:陳帆,聯系電話:283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