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輕騎兵”指導農戶科學做好荔枝的栽培管理。
五月,荔枝樹迎來了又一關鍵生長階段。在惠州惠陽、惠東、博羅等荔枝主產區,青綠色的荔枝幼果掛滿枝頭。
“當前,桂早荔、妃子笑等早熟品種正處于膨果期,桂味、糯米糍等中晚熟品種正處于第三次生理落果的關鍵期。”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專家指出,膨果期不僅是荔枝果實體積和重量迅速增大的時期,也是果實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須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提高荔枝的產量和品質。
農技專家提醒果農,要加強果園管理,做好以下技術措施:一是病蟲害防控,重點關注荔枝蒂蛀蟲的防治,遇多雨天氣要注意防控霜疫霉病;二是加強肥水管理,尤其是掛果比較多的荔枝樹,要及時補充N、P、K等大量元素,增強樹體營養;三是注意用藥安全,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根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廣東荔枝采購導圖》,粵西片區荔枝預計總產量99萬噸,粵東片區荔枝預計總產量99萬噸,珠三角片區荔枝預計總產量14萬噸。
“根據田間觀察,今年我市荔枝主產區掛果情況較好,主栽品種桂味、糯米糍預計六月中下旬上市。”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專家說。為促進荔枝產量和品質雙提升,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聯合相關部門,在博羅龍華、惠東九龍峰和仲愷瀝林等地舉辦多期荔枝專題培訓班,圍繞科學用藥、花果期關鍵栽培技術、優質荔枝的品質特征等主題對農民進行培訓,共培訓相關鎮街荔枝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代表等共150多人。同時,在荔枝開花、授粉、掛果等關鍵時期,組織農技“輕騎兵”30多人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通過“惠州微農技”等平臺發布荔枝種植信息,幫助農民科學做好荔枝的栽培管理。
接下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將組織“輕騎兵”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荔枝病蟲綠色防控、科學施肥、保花保果、果樹修剪等技術現場指導與田頭觀摩,加大荔枝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升種植技術。另外,將推進荔枝基地新機具的引進試驗與推廣工作,計劃今年開展荔枝無人機山地調運作業技術試驗示范,推進荔枝產業機械化發展。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涂楊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