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漁業種質保育中心今年將開展選育、繁育工作。記者劉建威 攝
3月27日,“惠州市漁業種質保育中心”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淡水科研基地正式掛牌。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該中心是由市政協提案辦理資金出資建設,從2022年3月啟動建設,目前項目已完成并引進倒刺鲃后備親本2萬尾、尼羅羅非魚后備親本8萬尾、大刺鰍親本400斤、中華鱉親本2000斤等,今年將開展選育、繁育工作。 促進水產養殖業良性發展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的“芯片”,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基礎。近年來,我市漁業發展迅速,該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產值從2020年的不足8%增長到2022年的13.3%,達到57.37億元,對我市鄉村振興、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水產種業問題嚴重制約了漁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關于加快推進水產種業發展的建議》提案得到市政協高度重視,經過深入調研,認為“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推動惠州市漁業種業發展,應該建立惠州自己的漁業種質資源庫”。隨后,市政協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委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和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快速制訂具體方案,落實提案辦理資金,迅速啟動建設并建成目前的保育中心。 “以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淡水科研基地為依托,建設以東江野生經濟魚類為特色的漁業種質資源庫?!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資源庫建成后通過運作,不但能為社會提供優良品種,也可適度推廣相關品種和養殖技術,與苗種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在保種、選育、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撐。同時探討如何將相關成果轉化給企業,進而使養殖戶受益,最終促進水產養殖業良性發展。 摸清我市漁業家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據悉,上述項目除了開展優良品種引進及選育外,還進行了東江資源調查、孵化設施建造完善、增殖放流及推廣培訓等工作,已在東江增殖放流草魚、鳙魚、鯪魚、鯽魚等100余萬尾;建成孵化環道2組,占地200余平方米等。 值得關注的是,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通過提案資金,基本摸清了東江干流豐水期和枯水期的魚類種質資源狀況。2022年對東江干流(惠州段)開展了兩次漁業資源調查工作,共鑒定出2門2綱6目12科33屬39種。 “對魚類種類組成及群落結構進行調查分析,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笔袧O業研究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調查分析,了解我市東江魚類種類豐富度、空間分布、洄游魚類、特有魚類、珍稀瀕危魚類、重點保護魚類等現狀,分析數量結構、生物量結構、多樣性指數、種類相對重要性指數、優勢類群及其種群特征,同時收集有經濟價值的活體生物進行保存、馴化,作為種質資源的種質基因庫,部分魚類可制作成標本供科普教育。接下來將繼續深入開展漁業種質資源調查,摸清我市漁業家底,建立惠州漁業種質資源庫,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順利實施。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李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