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龍村稻田上空,植保無人機在飛手熟練的操控下進行飛防作業。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稻穗飄香的時節,平陵街道的農田里,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稻田村莊共同構成一幅多彩的田園畫卷。在竹龍村稻田上空,一架植保無人機在飛手熟練的操控下進行飛防作業……這里正在舉行龍門縣2022年供銷天禾水稻植保飛防病蟲害防治觀摩會。技術人員通過示范田與普通田的成效對照,向農戶講解了使用植保無人機對水稻重大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的具體成效。 據了解,無人機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是一項適應現代植保需要的新型技術。相比傳統的人工防治,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噴灑均勻、霧化效果好、安全環保等特點。使用無人機,原本幾天的工作量,短短幾個小時就能完成,不僅幫助農民減少勞動力的支出和農藥的使用,還提高了防治效果。 “今年我種了40畝水稻,其中20畝由無人機噴藥。與以前對比,整個田面噴藥比較均勻,保葉率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徐錦榮是竹龍村的水稻種植大戶,用植保無人機技術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的稻田長勢喜人,增產豐收,他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 “召集水稻種植戶代表前來參觀,是希望種植戶對植保飛防等相關服務更具信心,為明年擴大服務面打好基礎。”龍門縣供銷合作聯社辦公室主任阮毅奇介紹,在實現農耕機械化轉型的過程中,龍門縣供銷社攜手惠州市供銷社及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惠州龍門供銷龍禾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通過以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聯結廣大農戶,利用先進設施設備實現農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 目前,龍門縣供銷合作社已在平陵街道、龍田鎮、龍江鎮等地的9個村莊建設了水稻病蟲害防治示范田,依托企業技術優勢,提供水稻“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幫助農民減少人工成本,實現水稻種植增產增收。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