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將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人大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持續重點推進。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有效監督下,我市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今年1~10月,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符合Ⅱ類標準,西枝江水質良好,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穩定優良,達到海洋功能區水質要求。
建立市縣鎮三級人大聯動監督機制
“市人大建立和實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常態化監督機制、市縣鎮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工作機制。”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黃水祥說,從2018年6月份開始,市人大采用“無陪同,直奔現場”的監督方式,對惠州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重點區域(淡水河、潼湖流域、沙河)、重點工程(國考水質斷面、黑臭水體、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河涌污染治理)進行常態化監督,實施“每月一監督、每季一報告”制度。
今年,市人大繼續深化推進,建立市縣鎮三級人大聯動監督機制,明確季度、月度監督工作,對惠城區“南3河”整治工程(冷水坑水、河橋水、蓮塘布河)、惠陽區淡水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博羅縣新村排渠整治、仲愷高新區肋下河整治等4個重點工程實施“靶向療法監督”。
同時,結合主題教育專項調研,今年10月份,組織市人大城建環保專業小組代表對惠陽區淡水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情況進行專項工作調研,開展精準監督。截至今年12月初,編發監督通報8份、撰寫精準監督報告1份,以點帶面、以點促面推動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堅工作落實。
明年繼續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監督
從今年6月起,市人大常委會用2個月的時間,邀請市人大代表,通過書面自查與座談評議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集中檢查與專題調研相結合,對《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全面“體檢”。這是我市對該《條例》進行的第三次“體檢”,也是“體檢”項目最全的一次。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6月1日惠州市首部地方性法規《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施行以來,流域內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條例貫徹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贏得社會各界充分肯定。目前,西枝江源頭白盆珠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西枝江干流水質保持良好、主要支流淡水河水質穩中向好。
“水污染防治一直是市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黃水祥說,在市人大常委會2018年執法檢查、專題調研項目中,生態環境類占50%;完成的審議議題中,生態環境類占50%。2019年計劃開展的執法檢查中,生態環境類占三分之一,審議議題中生態環境類占25%。2020年,市人大將繼續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監督,深化常態化監督,助力明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完美收官。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林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