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首日恰逢清明節,我市迎來祭掃高峰。惠州各殯葬管理機構推出各項綠色便民措施,為現場祭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多措并舉引導市民文明祭掃、綠色祭掃。記者在惠州市殯儀館和長青墓園看到,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市民文明祭掃意識的提升,清明節祭掃活動平安、文明、有序。
鮮花祭掃寄托哀思
4月4日上午9點半左右,記者在市殯儀館看到,前來祭掃的車輛有序停放,館內張貼著清明祭掃交通示意圖,并安排專人在館區各交叉口提供車輛行駛引導服務,確保館區交通通暢。不少市民手捧鮮花,帶著水果、糕點等前來祭拜先人。
在無煙祭拜區前,市殯儀館擺放了一桶桶菊花,掛起“鞭炮冥幣換鮮花”的橫幅,工作人員引導市民用鮮花替代紙錢、用鮮花替代鞭炮進行文明祭奠。71歲的李阿姨帶著兒子孫女手捧菊花來到無煙祭拜區拜祭先人,“燒紙燒香不利于環境,我覺得鮮花祭拜挺好的,重要的是向先人表達我們的思念。”
祭掃高峰也是普及倡導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節地生態安葬新觀念的好機會。我市各殯葬服務機構紛紛通過張貼宣傳標語、海報,懸掛橫幅、豎立宣傳牌等方式,向廣大市民宣傳文明殯葬、文明祭掃。在市殯儀館思親樓前張貼了宣傳海報,宣傳綠色殯葬、惠民殯葬、陽光殯葬,并設立咨詢專攤,為市民現場辦理樹葬海葬登記。
市殯儀館館長吳廣介紹,當天上午到10點半,人流量達到5000人次左右,車流量2000多輛次。面對祭祀高峰,我們推出了很多便民服務措施,為群眾提供殯儀服務。現場還設立應急救援站,協同有關部門,聯防聯控,提供各類應急保障服務,以便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志愿者用歌聲倡導移風易俗
“我的老母親,我最親愛的人……”市殯儀館思親樓前,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戰旗救撈隊隊長趙喜昌拉起了手風琴,另一位志愿者唱起了思念父親、母親、戰友的歌曲,用歌聲倡導移風易俗、厚養薄葬,勸導文明祭掃。趙喜昌介紹,從2014年起,每年清明節,該協會志愿者都會到現場開展文明祭掃引導志愿服務,在維持秩序、提供咨詢、引導服務的同時,積極向廣大市民發出文明祭掃倡議。“一開始,我們的志愿者比較難招,現在好多了,大家對綠色殯葬的認識有了很大提升,今年清明假期三天每天都會有20名志愿者在現場倡導文明綠色祭掃。”
做好準備確保有序祭掃
“思親莫讓煙塵擾 鮮花一束慰先人”“倡導文明祭祀 保護生態環境”……一進入惠州市長青墓園,有關文明祭祀綠色祭祀的各種橫幅和宣傳標語映入眼簾,手拿鮮花、水果等前來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
“當天上午人流量比較大,到11點有五六千人次了。”惠州市長青墓園負責人曾先生介紹,長青墓園今年清明節期間還引入志愿服務引導文明祭掃,為市民提供免費茶水應急藥物,并提倡不燒紙錢,不放鞭炮,鮮花拜祭,文明祭祀,共度綠色清明。
“祭掃很順利,墓園的服務很到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更強了。”掃墓的市民鄔女士說,她本來是帶著兩沓紙線前來祭祀的,看到“鞭炮、冥幣換鮮花”的宣傳,就從志愿者手中換來了幾枝白菊花祭掃,“如今不少人都拿著鮮花掃墓,不點火、不冒煙,更加莊重文明。”
清明期間,市民旅游和祭掃活動交織,預計會出現多個瞬時人流、車流高峰。市民政局倡議廣大市民合理安排祭掃時間,錯峰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避免道路擁堵。不到現場祭掃的市民,可進入“粵省事”的“云祭掃服務”,進行網上祭掃或委托祭掃。
記者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