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成為廣東第九個萬億級產業集群!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這樣一則消息迅速引發外界關注。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1163.18億元。這也意味著繼2023年汽車產業成為廣東第八個萬億級的產業集群后,廣東第九個萬億級的產業集群誕生。
從惠東紅海灣畔的太平嶺核電,到惠州LNG接收站;從惠州港口海上風電到抽水蓄能電站;從智能工廠里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新能源電池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光儲充檢一體化”示范站……惠州打造“風光核氣(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發展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新能源電池產業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在廣東萬億級新能源產業里,“含惠量”正不斷提升。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去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支持惠州提升制造業發展能級,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并賦予惠州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等四大戰略定位。其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的定位中明確提出,提升石化和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的石化產業集群,聯動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清潔能源中心和新型儲能應用示范城市。
在國家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大背景下,惠州已在臨海區域初步構建形成以核電、風電、天然氣發電、LNG接收站等為重點的清潔能源產業項目群,肩負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的重任。
近年來,我市多個清潔能源項目順利推進。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太平嶺核電一期1號機組竣工,中洞抽水蓄能電站、LNG接收站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當前,惠州正統籌打造“風光核氣(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發展體系,預計到2027年,惠州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占全市能源裝機規模約89%。
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百強
路面上飛馳的新能源汽車,手里拿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家中的掃地機器人……這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都離不開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電池。當消費者使用各類產品時,其中的新能源電池可能產自惠州。2023年惠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惠州鋰離子電池產量接近14億只。
惠州是國內新能源電池的重要產業基地,也是國內產業鏈完善、品類齊全的集聚地,涌現出億緯鋰能、欣旺達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還有微電新能源、賽能電池、恒泰科技等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
去年,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連續第二年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不久前,億緯鋰能的鋰電池產品全流程數智化管控智能工廠獲評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2024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
同時,惠州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全力抓項目建設,加強產業協同,推廣產品應用場景,塑造產業生態新優勢,依托新型儲能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在科技研發方面,東江實驗室建設步入新階段,增設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設立新型儲能專項資金,將引進和整合相關大學大院大所儲能創新資源,聯合龍頭骨干企業,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開展新能源和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攻關。
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