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縣全力推動解決縣城內澇問題,縣城人居環境將更加舒適。
縣城內澇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現場。
近期,大嶺街道平梁路藍天幼兒園周邊開始圍蔽施工。“希望快點完工,過完春節就多雨了,做好了,我們這邊就不會積水了。”家住在施工地點附近的居民劉巧說。自大嶺撤鎮設街道融入惠東縣城版圖后,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但部分片區積水問題仍然亟待解決。去年12月16日,惠東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對大嶺街道平梁路藍天幼兒園周邊片區給排水系統進行改造,由此拉開了大嶺街道內澇治理的序幕。
內澇問題一直是惠東縣全力解決的民生問題。該縣于2022年5月開始對縣城四處積水點全面改造,分步解決惠東縣城積水問題。經過多年努力,項目已經完工,全面緩解了惠東高級中學周邊、黃排、蕉田和蓮花等片區的積水問題。如今,惠東縣再次推動內澇治理工作,總投資24645.47萬元,啟動惠東縣城內澇治理(一期)工程,重點解決平山街道,尤其是大嶺街道4個片區積水問題。
新建雨污水管及數字監測系統
2017年底,惠東縣城擴容提質腳步加快,大嶺正式撤鎮設街道,全面融入惠東縣城。隨后,大嶺街道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然而,近年多次出現季節環流,或過長雨季,暴露出大嶺街道部分區域內澇問題。
“一下暴雨,這邊就浸水,水有的時候都到了膝蓋。”家住沙梨園路附近的周家航說。他反映,因地區發展和極端天氣影響,片區給排水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排水需求,“小雨小澇,大雨大澇”情況時有發生。當地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希望當地部門盡快解決。“聽說春節后開始整治了,真是太好了!”周家航高興地說。
正如周家航所想,今年推動的大嶺街道內澇治理工作,就包含了他居住的片區。日前,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負責人在《行風熱線》節目透露,縣城內澇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啟動,主要對大嶺街道洪興路、平梁路藍天幼兒園周邊、惠東大道與東進大道交叉口周邊、沙梨園路以及平山街道民營工業園排渠、國際展覽中心周邊、惠東職業中學、陶然居周邊,共8處縣城內澇片區進行改造工程。
工程建設具體內容為大嶺街道新建約5.1公里雨水主管、約5.3公里污水管;新建約1.1公里洪興路,破復部分水泥路面及水泥鋪裝等;整治約1.45公里河道,新建箱涵橋2座。平山街道則新建約1.2公里雨水主管、約1.65公里污水管、3米×2米鋼筋混凝土雨水箱涵以及邊溝545米、2.4米×2.4米~3米×2.4米雨水箱涵422米、陂頭1座、箱涵橋1座、一體化雨水泵站1座,整治1.43公里渠道,配備格柵除污機2套,破復部分水泥路面及水泥鋪裝等,新增縣城黃排河排水口改造和縣城易澇點數字化監測系統。
工期730天,計劃2026年底完工
治理內澇是近年惠東縣重要工作之一,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惠東縣有關部門多次組織調研組對縣城各常見浸水區域進行調研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于2022年5月開始對縣城四處積水點全面改造,新建箱涵約4094米,雨水管約5656米、污水管約3491米,改造排水明渠約1850米,新建排澇站1座等,總投資預計2.18億元,現已完工。
該中心同時組織實施了民營工業園至西枝江排水主干渠工程,工程規模全長991米,匯水面積約6.2平方千米,清理疏通青云牌坊門前排水箱涵及增設一座鋼筋網排水口,在惠東新車站增設26座Z型雨水收集口,初步解決新車站、縣城南出口積水問題。另外,該中心在大嶺街道實施的平沙大道至虎頭山排澇站雨水箱涵工程項目,起點位于平沙大道與洪旺路交叉路口,沿洪旺路,經過前進街至洪興路的規劃排澇站,箱涵全長1395米,極大緩解了大嶺街道內澇問題。
“針對大嶺街道與平山街道在市政排水設施建設上的差距以及大雨時部分道路水浸問題,我們已經制定了詳細的改進計劃與措施。”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負責人說,如今相關工程已經開工,后續其他片區改造施工將在2025年春節后陸續開工,整個項目合同工期為730天,擬定完工日期為2026年底。
該負責人表示,對于大雨時部分道路水浸問題,單一工程建設難以迅速解決所有問題,市政排水設施的建設與改善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工程,需要持續努力與投入。該中心將不遺余力,通過科學規劃與有效管理,逐步解決縣城內澇問題,為市民創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
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通訊員郭立文 鄭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