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龍門溫泉景區嬉戲玩耍。本組圖片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永漢鎮供地熱水建設工程現場,工作人員檢查維護設備。
日前,新博高速服務區提質升級工程開工建設,龍門服務區改造完工后,將成為廣東首個可泡溫泉的服務區。消息一經推出,大批市民游客紛紛點贊。
作為廣東首個“中國溫泉之鄉”,龍門擁有優質的溫泉資源和豐富的森林資源,被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授予“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多年來,龍門打造“龍門十三湯”溫泉品牌,推出“龍門三伏浴”等特色產品,潺潺溫泉水成為惠民富縣的“黃金泉”“幸福泉”。當前,龍門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搶抓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重大機遇,積極打造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推動溫泉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溫泉水統一供應方便又安全
冬季是泡溫泉養生的好時節。當下,龍門溫泉景區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游客潮。
近期,關于龍門溫泉產業發展的利好消息傳來:永漢鎮供地熱水建設工程進入試運營階段。
永漢鎮上埔村老虎逕供地熱水建設工程現場,一座嶄新的地熱水泵房映入眼簾,旁邊是11口剛剛建成的地熱抽水井。工作人員正在綜合大樓對相關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試運營平穩運行。龍門縣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峰介紹,該工程2023年11月動工,現已完成地熱水泵房、抽水井、輸水管和配水管等關鍵設施的建設,成功試壓通水,在2024年12月25日進入試運營階段。
以優質溫泉樹立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時,強化地熱資源管理必不可少。龍門大力推進地熱資源集中供應項目,在維護好當地地熱資源開發秩序同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逐步實現地熱資源國有化及可持續利用,推動“溫泉+”融合發展。
據了解,永漢鎮供地熱水建設工程供水設施將供應隔陂、馬星、油田等片區的所有溫泉民宿、大型度假村和酒店,使溫泉資源覆蓋區域進一步擴大,達到近百平方公里,將有效解決供水片區廣、地形高低差大、供水點零散、需求量不均勻等問題。同時,永漢鎮片區和龍華鎮高沙片區也可以實現并網供水,平衡地區供水需求。
永漢鎮隔陂村相思居民宿負責人鐘國圣說:“以前我們溫泉民宿都是自己打井開采,成本高,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現在有了這個供地熱水建設工程,我們只需要打開水龍頭,就有穩定的溫泉水供應,既方便又安全。”
黃峰表示,供地熱水建設工程的完工和試運營,標志著龍門縣在地熱資源管理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該工程實現了地熱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供應、有償供應”的供水模式,有效遏制地熱資源非法開采行為,維護地熱資源的開發秩序和生態環境。
此外,該工程的順利運營還將為龍門縣進一步整合全縣地熱資源、優化地熱資源布局打下堅實基礎,有力推動龍門縣南片區溫泉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生態旅游經濟帶的建設,為龍門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面推廣“中醫+溫泉”康養模式
當前,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正如火如荼。在新機遇下,龍門如何打造全域精品文旅線路和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溫泉文旅品牌?
據介紹,龍門正在進一步整合、保護、利用“森林+溫泉”資源,全面推廣“中醫+溫泉”康養模式,推動形成大溫泉康養產業體系,實現“旅、文、醫、養”四位一體,為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等目標夯實產業基礎。
永漢鎮作為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服務樞紐和世界級旅游度假小鎮策劃建設地,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吸引著世界的目光。這里擁有馬星、隔陂、油田三大溫泉片區,地熱資源豐富,是龍門縣聚力推進森林溫泉康養產業主陣地之一。
隨著供地熱水建設工程的試運營,永漢鎮地方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溫泉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小鎮面貌煥然一新,更讓當地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豹貓小鎮”永漢,經過一系列設計改造,成為一個吸引眾多游客的旅游勝地。村民紛紛加入溫泉產業,有的開起了家庭旅館,有的經營起了農家樂。
推動溫泉產業提質升級
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會長、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創院院長,首位獲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頒發尤利西斯獎的中國學者保繼剛認為,下一步永漢可以打造“溫泉村”,讓村民在溫泉產業中真正受益。“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鄉村經驗,靠溫泉水讓一個村的每家每戶維持一個家庭旅館,讓一家幾代人生活得不錯。”
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院院長、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首批專家委員吳志才認為,旅游產業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工程,產業與民生的深度融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隨著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在政府、市場、民間三方協同下,文旅產業的發展將讓本地居民的生活模式從“靠山吃山”轉變成“靠山養山”。龍門三分之一就業人口依托旅游產業謀生,可將旅游產業做成“戰略型生命產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產業民生深度融合,補齊短板,走向代表中國縣域旅游的新格局。
接下來,龍門將繼續推進生態康養旅游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質效、傳遞健康理念,推動溫泉產業提質升級,加快康養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攜手大灣區其他兄弟縣區,強化資源整合、促進區域聯動,努力構建客源共享、資源互介、合作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記者黃宇翔